首页 > 诗文 > 刘禹锡的诗 > 秋词(其一)

秋词(其一)

[唐代]: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秋词(其一)”译文及注释

自古以来,骚人墨客都悲叹秋天萧条空寂,我却说秋天要胜过春天。

秋日晴空万里,一只仙鹤排开云层扶摇直上,便引发我的诗情飞上云霄。

“秋词(其一)”鉴赏

主题思想:

《秋词(其一)》通过赞美秋天的美好,展现了诗人刘禹锡的乐观情绪和昂扬奋发的进取精神。诗中一反传统悲秋的主题,以奔放的热情、生动的画面,热情赞美秋日风光的美好,唱出了一首昂扬奋发的励志之歌。 艺术手法:

对比:诗人将秋天与春天进行对比,认为秋天胜过春天,这种独特的见解展现了诗人对秋天的深厚感情。 象征:诗中“晴空一鹤排云上”一句,以鹤象征诗人自己,鹤的凌云直上象征了诗人奋发进取的豪情和豁达乐观的情怀。

炼字:“排”字用得生动传神,形象地写出了白鹤一飞冲天,仿佛冲破云层阻隔的气势。

意境:

整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将秋天的生机和素色展现得淋漓尽致。诗人通过描绘秋天壮美的景象,表达了自己高扬的精神和开阔的胸襟。

三、创作背景

《秋词(其一)》是刘禹锡在公元805年(永贞元年)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时所作。当时,顺宗即位,任用王叔文改革朝政,刘禹锡也参加了这场革新运动。然而,革新失败,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在遭受政治打击的情况下,诗人并未消沉,而是通过对秋天的赞美,表达了自己乐观的情绪和昂扬奋发的进取精神。这首诗的可贵之处在于,诗人对秋的感受与众不同,一反历来他人悲秋的情调,以奔放的热情、生动的画面,热情赞美秋日风光的美好,唱出了一首昂扬奋发的励志之歌。

刘禹锡简介

唐代·刘禹锡的简介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 刘禹锡的诗(36篇)

猜你喜欢

更漏子·对秋深

五代孙光宪

对秋深,离恨苦,数夜满庭风雨。凝想坐,敛愁眉,孤心似有违。

红窗静,画帘垂,魂消地角天涯。和泪听,断肠窥,漏移灯暗时。


渡白沟

元代刘因

蓟门霜落水天愁,匹马冲寒渡白沟。

燕赵山河分上镇,辽金风物异中州。

黄云古戍孤城晚,落日西风一雁秋。

四海知名半彫落,天涯孤剑独谁投?


思吴江歌

魏晋张翰

秋风起兮木叶飞,吴江水兮鲈正肥。

三千里兮家未归,恨难禁兮仰天悲。


送征雁

唐代钱起

秋空万里净,嘹唳独南征。

风急翻霜冷,云开见月惊。

塞长怯去翼,影灭有馀声。

怅望遥天外,乡愁满目生。


塞上忆汶水

元代曹元用

沙碛秋高苑马肥,哀笳一曲塞云飞。

南都儿辈应相念,过尽征鸿犹未归。


齐天乐·秋声馆赋秋声

清代厉鹗

簟凄灯暗眠还起,清商几处催发?碎竹虚廊,枯莲浅渚,不辨声来何叶?桐飙又接。尽吹入潘郎,一簪愁发。已是难听,中宵无用怨离别。

阴虫还更切切。玉窗挑锦倦,惊响檐铁。漏断高城,钟疏野寺,遥送凉潮呜咽。微吟渐怯。讶篱豆花开,雨筛时节。独自开门,满庭都是月。


秋登宣城谢脁北楼

唐代李白

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山晚 一作:晓)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六首·其五

宋代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

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浪淘沙·秋

明代朱栴

塞下景荒凉,淡薄秋光,金风淅淅透衣裳。读罢安仁《秋兴赋》,憀栗悲伤。

廿载住边疆,两鬓成霜,天边鸿雁又南翔。借问夏城屯戍客,是否思乡?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五代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一般 一作: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