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唐代]: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強欲登高去,無人送酒來。
遙憐故園菊,應傍戰場開。
九月九日重阳佳节,我勉强登上高处远眺,然而在这战乱的行军途中,没有谁能送酒来。我心情沉重地遥望我的故乡长安,那菊花大概傍在这战场零星的开放了。
此诗以重阳登高为题,但表达的不仅仅是节日的思乡之情,而是深深的国事忧虑和对战乱中人民疾苦的关切。首句“强欲登高去”中的“强”字,凸显了诗人在战乱中的无奈与凄清。第二句“无人送酒来”则巧妙地化用了陶渊明的典故,既表达了诗人对酒的渴望,也暗示了战乱中的孤独与凄凉。
第三句“遥怜故园菊”中的“遥”字,不仅渲染了诗人与故园长安的遥远距离,更深化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而“怜”字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故乡之菊的眷恋与怜惜,同时也暗示了故乡正遭受战乱的摧残。
最后一句“应傍战场开”是整首诗的点睛之笔,诗人通过想象故乡菊花在战场旁盛开的情景,将惜花、思乡、感时伤乱的情绪融为一体,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痛恨和对和平的渴望。同时,这一想象也突破了单纯的思乡之情,寄托了诗人对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和对国事的忧虑。
这首诗虽短小,但构思精巧,情韵深长。诗人通过登高、饮酒、赏菊等重阳节的传统习俗,巧妙地表达了自己的思乡之情和对国事的忧虑,使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节日气氛和深沉的情感色彩。
创作背景:
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年),安禄山起兵叛乱,次年长安被攻陷。唐肃宗至德二载(757年)二月肃宗由彭原行军至凤翔,岑参随行。这首诗可能是当年重阳节在凤翔写的。诗人身处战乱之中,远离故乡,心系家国,这种深沉的爱国之情和对和平的渴望都凝聚在这首诗中。
唐代·岑参的简介

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1-2] 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
► 岑参的诗(30篇)〕
唐代:
刘皂
客舍并州数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又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客舍并州數十霜,歸心日夜憶鹹陽。
無端又渡桑幹水,卻望并州是故鄉。
唐代:
杜审言
今年游寓独游秦,愁思看春不当春。
上林苑里花徒发,细柳营前叶漫新。
公子南桥应尽兴,将军西第几留宾。
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
今年遊寓獨遊秦,愁思看春不當春。
上林苑裡花徒發,細柳營前葉漫新。
公子南橋應盡興,将軍西第幾留賓。
寄語洛城風日道,明年春色倍還人。
唐代:
杜荀鹤
雨匀紫菊丛丛色,风弄红蕉叶叶声。
北畔是山南畔海,只堪图画不堪行。
雨勻紫菊叢叢色,風弄紅蕉葉葉聲。
北畔是山南畔海,隻堪圖畫不堪行。
唐代:
韩琮
晚日低霞绮,晴山远画眉。
春青河畔草,不是望乡时。
晚日低霞绮,晴山遠畫眉。
春青河畔草,不是望鄉時。
唐代:
崔道融
满地梨花白,风吹碎月明。
大家寒食夜,独贮望乡情。
滿地梨花白,風吹碎月明。
大家寒食夜,獨貯望鄉情。
宋代:
石孝友
醉倚危墙,望中归思生天际。山腰渚尾。几簇渔樵市。帆落西风,一段芦花水。八千里。锦书欲寄。新雁曾来未。
醉倚危牆,望中歸思生天際。山腰渚尾。幾簇漁樵市。帆落西風,一段蘆花水。八千裡。錦書欲寄。新雁曾來未。
宋代:
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
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莫言下嶺便無難,賺得行人錯喜歡。
政入萬山圍子裡,一山放出一山攔。
清代:
王士祯
溪路行将尽,初过北峡关。
几行红叶树,无数夕阳山。
乡信凭黄耳,归心放白鹇。
龙眠图画里,安得一追攀。
溪路行将盡,初過北峽關。
幾行紅葉樹,無數夕陽山。
鄉信憑黃耳,歸心放白鹇。
龍眠圖畫裡,安得一追攀。
五代: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一般 一作:一番)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鈎。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頭。(一般 一作:一番)
唐代:
白居易
薄晚支颐坐,中宵枕臂眠。
一从身去国,再见日周天。
老度江南岁,春抛渭北田。
浔阳来早晚,明日是三年。
薄晚支頤坐,中宵枕臂眠。
一從身去國,再見日周天。
老度江南歲,春抛渭北田。
浔陽來早晚,明日是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