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文 > 岑参的诗 > 碛中作

碛中作

[唐代]:岑参

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

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


“碛中作”译文及注释

跃马西行,似乎要走到天尽头的另一边。离别家乡,不知不觉已过了两次月圆。

今晚不知将在何处扎营住宿?但见广袤无垠的沙漠瀚海,举目不见人烟。

“碛中作”鉴赏

这是沙漠(碛)行军途中野营生活的剪影,大约天宝八载(七四九)作者第一次从军西征时在沙漠中所作。从诗中可知作者离开长安已近两个月,诗人回顾两个月的行程,如今宿营在万里平沙中,正巧又遇上十五的月亮,他想到月圆人未归。看到唐军在沙碛中列营而宿,写下了这首绝句。

全诗仅四句,但每句诗都能给人不同的艺术感受。起句写空间过程,有一股勃发的激情和大无畏的精神,雄奇壮美而豪迈。次句写时间过程,情深意远,含蕴丰富。叁句以设问宕开前句,有转折回旋的韵致。结句似答非答,以景作结,于暮色苍苍之中,使人感到气象壮阔。整首诗给人以悲壮苍凉的艺术感受。杜甫称讚岑参的诗「篇终接浑茫」(《寄彭州高叁十五使君适虢州二十七长史参叁十韵》),便是指他的诗结尾浑厚,气象阔大,不可窥其涯际。从结句「平沙莽莽绝人烟」来看,境界阔大。茫无边际,「篇终接浑茫」五字,是当之无愧的。

作者/出处

岑参

岑参,生于唐玄宗开元七年,卒于唐代宗大历五年(七一五──七七〇)。江陵(今湖北江陵)人,一说南阳(今河南南阳)人。早岁丧父,家贫,刻苦自学。天宝叁年(七四四)中进士,授右率府兵曹。先后出任安西、北庭节度判官等职。晚年依剑南节度使杜鸿渐,客死成都。曾为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

岑参的诗早年以风华绮丽见长,后来两度从军,往来西北边塞,诗风变为雄奇奔放。他的七言长歌,吸收了乐府民歌的特色。除七言歌行外,岑参又以五言诗见长。有《岑嘉州集》十卷。

创作背景

这是沙漠(碛)行军途中野营生活的剪影,大约天宝八载(七四九)作者第一次从军西征时在沙漠中所作。

岑参简介

唐代·岑参的简介

岑参

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1-2] 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 岑参的诗(30篇)

猜你喜欢

碛中作

唐代岑参

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

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


述怀

唐代魏徵

中原初逐鹿,投笔事戎轩。

纵横计不就,慷慨志犹存。

杖策谒天子,驱马出关门。

请缨系南越,凭轼下东藩。

郁纡陟高岫,出没望平原。

古木鸣寒鸟,空山啼夜猿。

既伤千里目,还惊九逝魂。

岂不惮艰险?深怀国士恩。

季布无二诺,侯嬴重一言。

人生感意气,功名谁复论。


行行游且猎篇

唐代李白

边城儿,生年不读一字书,但知游猎夸轻趫。

胡马秋肥宜白草,骑来蹑影何矜骄。

金鞭拂雪挥鸣鞘,半酣呼鹰出远郊。

弓弯满月不虚发,双鸧迸落连飞髇。

海边观者皆辟易,猛气英风振沙碛。

儒生不及游侠人,白首下帷复何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