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怀
[唐代]:魏徵
中原初逐鹿,投笔事戎轩。
纵横计不就,慷慨志犹存。
杖策谒天子,驱马出关门。
请缨系南越,凭轼下东藩。
郁纡陟高岫,出没望平原。
古木鸣寒鸟,空山啼夜猿。
既伤千里目,还惊九逝魂。
岂不惮艰险?深怀国士恩。
季布无二诺,侯嬴重一言。
人生感意气,功名谁复论。
中原初逐鹿,投筆事戎軒。
縱橫計不就,慷慨志猶存。
杖策谒天子,驅馬出關門。
請纓系南越,憑轼下東藩。
郁纡陟高岫,出沒望平原。
古木鳴寒鳥,空山啼夜猿。
既傷千裡目,還驚九逝魂。
豈不憚艱險?深懷國士恩。
季布無二諾,侯嬴重一言。
人生感意氣,功名誰複論。
中原大地正是群雄逐鹿之时,我放下了笔杆,投身军旅,驰骋疆场。虽然多次谋划未能如愿,但我的慷慨壮志依旧未改。我手持策杖前去拜见天子,骑马穿越边关,准备建功立业。我请求前去平定南越之乱,更决心亲率大军征讨东藩的叛逆。
翻山越岭,我艰难地攀登高峻的山峦,时而隐没于云雾之中,时而远眺广袤的平原。古木参天,寒鸟悲鸣,空山之中,夜猿哀啼,这一切景象都让我心中感慨万千。我因思念远方的亲人而伤心,又担心自己的命运多舛,灵魂不安。但即便如此,我怎能畏惧旅途的艰险?只因我深深感念国家的知遇之恩。
我如同季布一般,一诺千金,从不失信;又如侯嬴那样,重视诺言,言出必行。人生在世,最令人感动的是那份意气相投的情谊,至于功名利禄,又有谁还会去计较呢?
壮志豪情:诗的开篇便以“中原初逐鹿,投笔事戎轩”点明了时代背景与诗人的选择,展现了他投笔从戎、立志报国的豪迈情怀。随后,“纵横计不就,慷慨志犹存”更是突出了诗人面对挫折不屈不挠的精神。
艰难行程:“杖策谒天子,驱马出关门”至“出没望平原”几句,通过描写诗人翻山越岭、长途跋涉的艰辛旅程,展现了其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勇往直前的决心。同时,寒鸟悲鸣、夜猿哀啼的自然景象,也映衬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忧虑。
忠诚与信义:“岂不惮艰险?深怀国士恩”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恩情的深深感激与忠诚,即使面对重重困难,也绝不退缩。而“季布无二诺,侯嬴重一言”则借古喻今,强调了信义的重要性,展现了诗人高尚的道德品质。
超越功名:“人生感意气,功名谁复论”是全诗的点睛之笔,它升华了全诗的主题,将个人的壮志豪情与国家的兴亡、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表达了诗人超越个人功名、追求更高精神境界的崇高理想。这种超脱世俗、追求大义的情怀,使得整首诗具有了更加深刻的思想内涵和感人至深的力量。
唐代·魏徵的简介

魏徵(580年-643年2月11日),字玄成,钜鹿郡(一说在今河北省巨鹿县,一说在今河北省馆陶县)人,唐朝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因直言进谏,辅佐唐太宗共同创建“贞观之治”的大业,被后人称为“一代名相”。贞观十七年(643年),魏徵病死。官至光禄大夫,封郑国公,谥号“文贞”。葬礼从简。同年入凌烟阁。魏徵陵墓位于陕西省礼泉县。著有《隋书》序论,《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等。其言论多见《贞观政要》。其中最著名,并流传下来的谏文表---《谏太宗十思疏》。
...〔
► 魏徵的诗(3篇)〕
唐代:
李白
边城儿,生年不读一字书,但知游猎夸轻趫。
胡马秋肥宜白草,骑来蹑影何矜骄。
金鞭拂雪挥鸣鞘,半酣呼鹰出远郊。
弓弯满月不虚发,双鸧迸落连飞髇。
海边观者皆辟易,猛气英风振沙碛。
儒生不及游侠人,白首下帷复何益!
邊城兒,生年不讀一字書,但知遊獵誇輕趫。
胡馬秋肥宜白草,騎來蹑影何矜驕。
金鞭拂雪揮鳴鞘,半酣呼鷹出遠郊。
弓彎滿月不虛發,雙鸧迸落連飛髇。
海邊觀者皆辟易,猛氣英風振沙碛。
儒生不及遊俠人,白首下帷複何益!
唐代:
魏徵
中原初逐鹿,投笔事戎轩。
纵横计不就,慷慨志犹存。
杖策谒天子,驱马出关门。
请缨系南越,凭轼下东藩。
郁纡陟高岫,出没望平原。
古木鸣寒鸟,空山啼夜猿。
既伤千里目,还惊九逝魂。
岂不惮艰险?深怀国士恩。
季布无二诺,侯嬴重一言。
人生感意气,功名谁复论。
中原初逐鹿,投筆事戎軒。
縱橫計不就,慷慨志猶存。
杖策谒天子,驅馬出關門。
請纓系南越,憑轼下東藩。
郁纡陟高岫,出沒望平原。
古木鳴寒鳥,空山啼夜猿。
既傷千裡目,還驚九逝魂。
豈不憚艱險?深懷國士恩。
季布無二諾,侯嬴重一言。
人生感意氣,功名誰複論。
唐代:
岑参
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
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
走馬西來欲到天,辭家見月兩回圓。
今夜不知何處宿,平沙萬裡絕人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