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文 > 刘禹锡的诗 > 杨柳枝·巫峡巫山杨柳多

杨柳枝·巫峡巫山杨柳多

[唐代]:刘禹锡

巫峡巫山杨柳多,朝云暮雨远相和。

因想阳台无限事,为君回唱竹枝歌。


“杨柳枝·巫峡巫山杨柳多”译文及注释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所作,题为《杨柳枝词九首》中的一首,通过描绘巫峡巫山的自然景色与神话传说,寄托了诗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译文及赏析:

巫峡两岸巫山上,杨柳依依繁茂多,清晨的云霞与傍晚的细雨,远远地相互应和,营造出一种朦胧而浪漫的氛围。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了那古老传说中的阳台之事(暗指楚襄王与巫山神女的爱情故事),心中感慨万千,于是为了远方的你,我唱起了这首充满深情的《竹枝歌》。

“杨柳枝·巫峡巫山杨柳多”鉴赏

自然景色的描绘:首句“巫峡巫山杨柳多”直接点出了地点——巫峡巫山,并以“杨柳多”三字勾勒出了一幅生机勃勃、绿意盎然的画面。杨柳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常作为离愁别绪的象征,但此处却更多地展现了大自然的秀美与和谐。

气候变化的映衬:“朝云暮雨远相和”一句,通过“朝云”与“暮雨”的交替出现,不仅描绘了巫峡地区特有的气候特征,还寓意了时间的流逝与情感的起伏。同时,“远相和”三字,又赋予了这自然景象一种和谐、悠远的意境,为全诗奠定了基调。

神话传说的引用:“因想阳台无限事”一句,巧妙地引入了楚襄王与巫山神女的爱情故事,使得整首诗从现实的自然景色中跳脱出来,进入了一个充满浪漫与幻想的神话世界。这里的“阳台无限事”,既是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也是对爱情永恒美好的向往。

情感的抒发与寄托:最后一句“为君回唱竹枝歌”,将诗人的情感推向了高潮。在这样一个充满诗意与浪漫的场景中,诗人选择用《竹枝歌》这一具有浓郁地方色彩和民族风情的民间曲调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既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与祝福,也展现了诗人对民间文化的热爱与传承。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描绘巫峡巫山的自然美景与神话传说,巧妙地融合了现实与幻想、自然与人文、历史与当下等多重元素,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深邃的艺术造诣。

刘禹锡简介

唐代·刘禹锡的简介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 刘禹锡的诗(36篇)

猜你喜欢

泉拼

唐代张南史

泉,泉。

色净,苔鲜。

石上激,云中悬。

津流竹树,脉乱山川。

扣玉千声应,含风百道连。

太液并归池上,云阳旧出宫边。

北陵井深凿不到,我欲添泪作潺湲。


杨柳枝·巫峡巫山杨柳多

唐代刘禹锡

巫峡巫山杨柳多,朝云暮雨远相和。

因想阳台无限事,为君回唱竹枝歌。


满庭芳(上张紫微)

宋代石孝友

笔走龙蛇,词倾河汉,妙年德艺双成。帝庭敷奏,亲擢冠群英。龙首其谁不取,便直饶、勋业峥嵘。偏他甚,泼天来大,一个好声名。

忆曾。瞻拜处,当年汝水,今日湓城。叹白首青衫,又造宾闳。谨贽诗文一卷,仗仙风、吹到蓬瀛。依归地,熏香摘艳,作个老门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