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月

[唐代]:李商隐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南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霜月”译文及注释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霜月》,以其细腻入微的描绘和深远的意境,展现了深秋夜晚的霜月之美,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高洁品质的追求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译文及赏析:

初听到南飞大雁的鸣叫声,就知道蝉已经停止了鸣叫,这标志着深秋时节的到来。我登上百尺高楼,向南眺望,只见远处的水天一色,相接无垠。在这清冷的月光和寒霜之中,青女(主霜之神)与素娥(即嫦娥,月宫仙子)都展现出了非凡的耐冷能力,她们在月光与霜华之中竞相展现自己的美好姿态,仿佛是在比美一般。

“霜月”鉴赏

季节转换的敏锐捕捉:首句“初闻征雁已无蝉”以听觉入手,通过征雁的鸣叫和蝉声的消失,巧妙地揭示了季节的转换,即夏去秋来,为全诗铺设了清冷的基调。

高远意境的营造:“百尺楼南水接天”一句,通过描绘高楼之高远、水天之辽阔,营造出一种开阔而深远的意境,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广袤无垠的天地之间,感受到一种超脱世俗的宁静与美好。

神话人物的巧妙运用:“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两句,诗人巧妙地引入了青女和素娥这两个神话人物,赋予了她们人格化的特征。青女作为主霜之神,素娥则是月宫仙子,两者都具有超凡脱俗的气质。她们在清冷的环境中相互竞美,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奇妙景象,也寄托了诗人对高洁品质的追求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整首诗通过描绘深秋夜晚的霜月之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诗人借青女和素娥的竞美之态,表达了自己对高洁、美好品质的赞美和追求。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孤独感,这或许与诗人自身的境遇和心境有关。

综上所述,《霜月》一诗以其细腻的描绘、深远的意境和丰富的情感内涵,成为了唐代边塞诗中的佳作之一。

李商隐简介

唐代·李商隐的简介

李商隐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 李商隐的诗(83篇)

猜你喜欢

送征雁

唐代钱起

秋空万里净,嘹唳独南征。

风急翻霜冷,云开见月惊。

塞长怯去翼,影灭有馀声。

怅望遥天外,乡愁满目生。


谪岭南道中作

唐代李德裕

岭水争分路转迷,桄榔椰叶暗蛮溪。

愁冲毒雾逢蛇草,畏落沙虫避燕泥。

五月畲田收火米,三更津吏报潮鸡。

不堪肠断思乡处,红槿花中越鸟啼。


赠陈商

唐代李贺

长安有男儿,二十心已朽。

楞伽堆案前,楚辞系肘后。

人生有穷拙,日暮聊饮酒。

只今道已塞,何必须白首?

凄凄陈述圣,披褐鉏俎豆。

学为尧舜文,时人责衰偶。

柴门车辙冻,日下榆影瘦。

黄昏访我来,苦节青阳皱。

太华五千仞,劈地抽森秀。

旁古无寸寻,一上戛牛斗。

公卿纵不怜,宁能锁吾口?

李生师太华,大坐看白昼。

逢霜作朴樕,得气为春柳。

礼节乃相去,憔悴如刍狗。

风雪直斋坛,墨组贯铜绶。

臣妾气态间,唯欲承箕帚。

天眼何时开,古剑庸一吼。


清平乐·会昌

近现代毛泽东

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会昌城外高峰,颠连直接东溟。战士指看南粤,更加郁郁葱葱。


塞上忆汶水

元代曹元用

沙碛秋高苑马肥,哀笳一曲塞云飞。

南都儿辈应相念,过尽征鸿犹未归。


齐天乐·秋声馆赋秋声

清代厉鹗

簟凄灯暗眠还起,清商几处催发?碎竹虚廊,枯莲浅渚,不辨声来何叶?桐飙又接。尽吹入潘郎,一簪愁发。已是难听,中宵无用怨离别。

阴虫还更切切。玉窗挑锦倦,惊响檐铁。漏断高城,钟疏野寺,遥送凉潮呜咽。微吟渐怯。讶篱豆花开,雨筛时节。独自开门,满庭都是月。


秋登宣城谢脁北楼

唐代李白

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山晚 一作:晓)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和太常韦主簿五郎温汤寓目之作

唐代王维

汉主离宫接露台,秦川一半夕阳开。

青山尽是朱旗绕,碧涧翻从玉殿来。

新丰树里行人度,小苑城边猎骑回。

闻道甘泉能献赋,悬知独有子云才。


庚子正月五日晓过大皋渡二首其一

宋代杨万里

雾外江山看不真,只凭鸡犬认前村。

渡船满板霜如雪,印我青鞋第一痕。


赋得青草池塘处处蛙

清代常纪

雨润池塘草,情欣向晚蛙。

传声连四野,得意向谁家。

鼓吹何云似,蝇鸣更有加。

六朝风雅尽,三叹意无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