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有高楼
[两汉]:古诗十九首
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
交疏结绮窗,阿阁三重阶。
上有弦歌声,音响一何悲!
谁能为此曲,无乃杞梁妻。
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
一弹再三叹,慷慨有余哀。
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
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
西北有高樓,上與浮雲齊。
交疏結绮窗,阿閣三重階。
上有弦歌聲,音響一何悲!
誰能為此曲,無乃杞梁妻。
清商随風發,中曲正徘徊。
一彈再三歎,慷慨有餘哀。
不惜歌者苦,但傷知音稀。
願為雙鴻鹄,奮翅起高飛。
西北面有一座高楼,高耸向天像与浮云一般高;高楼的窗子结构精緻,张挂着绮製的帘幕,楼阁四面有高翘的曲簷,矗立在三层台阶上。
楼上传出了絃乐伴奏的歌声,声音是多麽的悲伤;谁人可以弹奏这样的曲子?莫非是像哭倒长城的杞梁妻一般的人?
幽怨的清商曲调随风飘来,乐曲的中段往复萦迴。弹奏的人再三歎气,情绪激动,悲哀并没有因乐曲完结而停止。
我不顾念歌者的悲苦,只感伤知音太过稀少;但愿我们可以化作一双鸿鹄,振开翅膀高飞天际。
汉代的乐府诗以民歌形式为主。到东汉末年,诗歌逐渐形成固定的五言体裁,中国诗歌形式渐趋成熟,其中代表作有《古诗十九首》。这一组诗歌的作者已不可考,是由南朝萧统编选当时传世的古诗十九首,收入《昭明文选》之内,统称为《古诗十九首》。后人从诗中表现的感情、所反映的生活和写作的技巧,总结认为这些诗歌应是东汉末年(约140──190年)的作品。而且,这些作品与乐府民歌有别,应出自文人手笔。
《西北有高楼》写诗人路过西北面的一座高楼,听到有人弹奏悲伤的曲调,引起自己的一番感触。诗歌分为三部分,前四句写歌者所在之处,接着八句写歌声的悲哀,最后四句写听者的感慨。
诗的开始出现一座巍峨华丽的高楼。这座楼「上与浮云齐」,一方面表示其「高」,另方面也有可望不可即之感。高楼有结构精緻的窗格,装饰华丽,显然并非寻常人家。下句写高楼建在三层台阶之上,四面有曲簷,更可能不是民居,而是宫殿式的建筑了。诗人来到这座楼前,是因为「上有絃歌声」,他被歌声吸引而在楼下驻足倾听。高楼上传出的并非欢乐的歌声,而是十分悲伤的曲调。到底是谁发出这悲伤的歌声?歌者又为何这麽悲哀呢?诗人自己猜想,歌者大概是和杞梁妻一类的人物了。这里显示歌者可能是贵族阶级的女眷,她的悲哀不是一时的,而是一种长久、难以解决的深长悲哀。诗人再以四句形容所听到的歌声。那是幽怨的清商曲,曲调往复萦迴,歌者一弹再三叹,激动高歌。当乐曲完结,歌者的哀怨彷彿仍未终止。下面诗人写自己听到歌声,生出另一番感慨:「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他并不是从音律的角度去感受歌曲的哀怨纒绵,而是通过音律进一步体会到乐曲的内在涵义和歌者的心情。他由此想到世间知音难寻,有谁能像他从歌声中了解歌者的心声?最后他希望与歌者一同化为鸿鹄,奋翅起飞,一展抱负。诗人的感慨似乎是夫子自道,表示自己同样有难解的哀愁,找不到知音。
从诗中最后四句,可见诗的重心不在叙事,而是借听曲抒发自己「伤知音稀」的感慨。有论者指出,诗中所写的高楼、歌者未必是实境,而是作者以特别的手法,化身为悲歌的歌者,又再以过路听者的身份,自言知音难觅,希望有人知道自己心声。从「奋翅起高飞」一句可见,诗人的心声大概是在政治上不得意,有志难伸,希望有人理解,让自己可以振翅起飞。这种自拟为两个角色而互诉心曲的手法,是有意识的文艺创作,在汉乐府中并不常见。诗中对高楼和歌曲的仔细描摹,也显示了比汉乐府更为纯熟的艺术技巧。
《古诗十九首》所抒发的,是当时士人的所见、所思、所感,也是人生最基本、最普遍的几种情感和思绪,能令古往今来的读者同有所感。这一组诗歌有纯熟的艺术技巧,代表了中国五言诗的成熟阶段。明代王世贞更认为《古诗十九首》是「千古五言之祖」。
作者/出处
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始见于梁‧萧统所编的《文选》,十九首诗未题作者,非一人一时之作,多视为东汉末年无名氏文人的创作。内容大多写夫妻朋友间的离愁别绪和仕途失意的感慨悲哀,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盪不安;其中也有人生无常的体悟,和宣扬及时行乐的消极思想。诗歌艺术上继承了《诗经》、《楚辞》的传统,吸取了乐府民歌的营养。《诗经》的赋、比、兴表现手法,在「古诗十九首」中得到广泛运用。清‧沉德潜曰:「古诗十九首,不必一人之辞,一时之作。大率逐臣弃妻,朋友阔绝,游子他乡,死生新故之感。或寓言,或显言,或反复言;初无奇闢之思,或惊险之句,而西京古诗皆在其下,是为国风之遗。」
「古诗十九首」情意真切,书写婉转,语言质朴自然,代表了当时五言诗的最高成就,也影响了之后建安文人五言诗的发展,具有启示性。因此,刘勰推崇它为「五言之冠冕」,锺嵘称它「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创作背景
《西北有高楼》是《古诗十九首》之一,大约是东汉后期作品。东汉末年社会动盪,政治混乱,下层文人入仕无门,四处漂泊,就以笔抒写所见社会状况。《西北有高楼》的作者,大概是失意的文人,路过西北面的一座高楼,听到有人弹奏悲伤的曲调,引起自己的一番感触。他感歎知音难觅,壮志难酬,盼望有朝一日能如鸿鹄般振翅高飞。
两汉·古诗十九首的简介

《古诗十九首》是中国古代文人五言诗选辑,由南朝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文选》而成[2]。这十九首诗习惯上以句首标题,依次为:《行行重行行》《青青河畔草》《青青陵上柏》《今日良宴会》《西北有高楼》《涉江采芙蓉》《明月皎夜光》《冉冉孤生竹》《庭中有奇树》《迢迢牵牛星》《回车驾言迈》《东城高且长》《驱车上东门》《去者日以疏》《生年不满百》《凛凛岁云暮》《孟冬寒气至》《客从远方来》和《明月何皎皎》[1][2]。
这组五言组诗成于南朝萧统时期,是乐府古诗文人化的显著标志,深刻地再现了文人在汉末社会思想大转变时期,追求的幻灭与沉沦、心灵的觉醒与痛苦,抒发了人生最基本、最普遍的几种情感和思绪[2][3]。全诗语言朴素自然,描写生动真切,具有天然浑成的艺术风格,被刘勰称为“五言之冠冕”[2]。
从内容上看,《古诗十九首》的主题多写离愁别恨和彷徨失意,思想消极,情调低沉,但其艺术成就却很高,长于抒情,善用事物来烘托,寓情于景,情景交融[5]。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诗十九首》的具体内容和背景,建议查阅相关的文学评论或研究资料。 ...〔
► 古诗十九首的诗(20篇)〕
宋代:
石孝友
露叶披残露颗传。明星著地月流天。不辞独赏穷今夜,应为相逢忆去年。
辜窈窕,负婵娟。谁知两处照孤眠。姮娥不怕离人怨,有甚心情独自圆。
露葉披殘露顆傳。明星著地月流天。不辭獨賞窮今夜,應為相逢憶去年。
辜窈窕,負婵娟。誰知兩處照孤眠。姮娥不怕離人怨,有甚心情獨自圓。
宋代:
张炎
采芳人杳。顿觉游情少。客里看春多草草。总被诗愁分了。
去年燕子天涯。今年燕子谁家。三月休听夜雨,如今不是催花。
采芳人杳。頓覺遊情少。客裡看春多草草。總被詩愁分了。
去年燕子天涯。今年燕子誰家。三月休聽夜雨,如今不是催花。
宋代:
石孝友
风光澹沲云容粹。点染园林添况味。花间照夜簇红纱,柳外踏青摇彩旆。
芳时不分空憔悴。抖擞愁怀赊乐事。罗衫一任涴尘泥,拼了通宵排日醉。
風光澹沲雲容粹。點染園林添況味。花間照夜簇紅紗,柳外踏青搖彩旆。
芳時不分空憔悴。抖擻愁懷賒樂事。羅衫一任涴塵泥,拼了通宵排日醉。
宋代:
石孝友
芙蓉院宇,露下秋容瘦。龟鹤仙人献长寿。问蓬山别后,几度春归,归去晚,开得蟠桃厮勾。
人间游戏好,鲸背风高,那更相将凤雏九。事苹蘩,工翰墨,才德兼全,人总道、古今稀有。尽从他、乌兔促年结,看绿鬓朱颜,镇长依旧。
芙蓉院宇,露下秋容瘦。龜鶴仙人獻長壽。問蓬山别後,幾度春歸,歸去晚,開得蟠桃厮勾。
人間遊戲好,鲸背風高,那更相将鳳雛九。事蘋蘩,工翰墨,才德兼全,人總道、古今稀有。盡從他、烏兔促年結,看綠鬓朱顔,鎮長依舊。
宋代:
石孝友
有件伡遮,算好事、大家都知。被新家矍索后,没别底,似别底也难为。
识尽千千并万万,那得恁、海底猴儿。这百十钱,一个泼性命,不分付、待分付与谁。
有件伡遮,算好事、大家都知。被新家矍索後,沒别底,似别底也難為。
識盡千千并萬萬,那得恁、海底猴兒。這百十錢,一個潑性命,不分付、待分付與誰。
宋代:
李龙高
月横鹤膝影阑干,枕石眠云几岁寒。
宇宙一身今老矣,潇潇风雪拥袁安。
月橫鶴膝影闌幹,枕石眠雲幾歲寒。
宇宙一身今老矣,潇潇風雪擁袁安。
宋代:
石孝友
美人在何许,相望正悠悠。云窗雾阖,遥想宛在海中洲。
空对残云冷雨,何限重山叠水,一梦到无由。遗怨写红叶,薄幸记青楼。
金乌掷,玉蟾缺,物华休。凤梧眢井,一夜风露各惊秋。
唯有远山无赖,淡扫一眉晴绿,特地向人愁。敛袂且归去,回首谩迟留。
美人在何許,相望正悠悠。雲窗霧阖,遙想宛在海中洲。
空對殘雲冷雨,何限重山疊水,一夢到無由。遺怨寫紅葉,薄幸記青樓。
金烏擲,玉蟾缺,物華休。鳳梧眢井,一夜風露各驚秋。
唯有遠山無賴,淡掃一眉晴綠,特地向人愁。斂袂且歸去,回首謾遲留。
清代:
李毓秀
总叙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弟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入则孝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冬则温 夏则凊 晨则省 昏则定
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业无变
事虽小 勿擅为 苟擅为 子道亏
物虽小 勿私藏 苟私藏 亲心伤
亲所好 力为具 亲所恶 谨为去
身有伤 贻亲忧 德有伤 贻亲羞
亲爱我 孝何难 亲憎我 孝方贤
亲有过 谏使更 怡吾色 柔吾声
谏不入 悦复谏 号泣随 挞无怨
亲有疾 药先尝 昼夜侍 不离床
丧三年 常悲咽 居处变 酒肉绝
丧尽礼 祭尽诚 事死者 如事生
出则弟
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
财物轻 怨何生 言语忍 忿自泯
或饮食 或坐走 长者先 幼者后
长呼人 即代叫 人不在 己即到
称尊长 勿呼名 对尊长 勿见能
路遇长 疾趋揖 长无言 退恭立
骑下马 乘下车 过犹待 百步余
长者立 幼勿坐 长者坐 命乃坐
尊长前 声要低 低不闻 却非宜
进必趋 退必迟 问起对 视勿移
事诸父 如事父 事诸兄 如事兄
谨
朝起早 夜眠迟 老易至 惜此时
晨必盥 兼漱口 便溺回 辄净手
冠必正 纽必结 袜与履 俱紧切
置冠服 有定位 勿乱顿 致污秽
衣贵洁 不贵华 上循分 下称家
对饮食 勿拣择 食适可 勿过则
年方少 勿饮酒 饮酒醉 最为丑
步从容 立端正 揖深圆 拜恭敬
勿践阈 勿跛倚 勿箕踞 勿摇髀
缓揭帘 勿有声 宽转弯 勿触棱
执虚器 如执盈 入虚室 如有人
事勿忙 忙多错 勿畏难 勿轻略
斗闹场 绝勿近 邪僻事 绝勿问
将入门 问孰存 将上堂 声必扬
人问谁 对以名 吾与我 不分明
用人物 须明求 倘不问 即为偷
借人物 及时还 后有急 借不难
信
凡出言 信为先 诈与妄 奚可焉
话说多 不如少 惟其是 勿佞巧
奸巧语 秽污词 市井气 切戒之
见未真 勿轻言 知未的 勿轻传
事非宜 勿轻诺 苟轻诺 进退错
凡道字 重且舒 勿急疾 勿模糊
彼说长 此说短 不关己 莫闲管
见人善 即思齐 纵去远 以渐跻
见人恶 即内省 有则改 无加警
唯德学 唯才艺 不如人 当自砺
若衣服 若饮食 不如人 勿生戚
闻过怒 闻誉乐 损友来 益友却
闻誉恐 闻过欣 直谅士 渐相亲
无心非 名为错 有心非 名为恶
过能改 归于无 倘掩饰 增一辜
泛爱众
凡是人 皆须爱 天同覆 地同载
行高者 名自高 人所重 非貌高
才大者 望自大 人所服 非言大
己有能 勿自私 人所能 勿轻訾
勿谄富 勿骄贫 勿厌故 勿喜新
人不闲 勿事搅 人不安 勿话扰
人有短 切莫揭 人有私 切莫说
道人善 即是善 人知之 愈思勉
扬人恶 即是恶 疾之甚 祸且作
善相劝 德皆建 过不规 道两亏
凡取与 贵分晓 与宜多 取宜少
将加人 先问己 己不欲 即速已
恩欲报 怨欲忘 报怨短 报恩长
待婢仆 身贵端 虽贵端 慈而宽
势服人 心不然 理服人 方无言
亲仁
同是人 类不齐 流俗众 仁者希
果仁者 人多畏 言不讳 色不媚
能亲仁 无限好 德日进 过日少
不亲仁 无限害 小人进 百事坏
余力学文
不力行 但学文 长浮华 成何人
但力行 不学文 任己见 昧理真
读书法 有三到 心眼口 信皆要
方读此 勿慕彼 此未终 彼勿起
宽为限 紧用功 工夫到 滞塞通
心有疑 随札记 就人问 求确义
房室清 墙壁净 几案洁 笔砚正
墨磨偏 心不端 字不敬 心先病
列典籍 有定处 读看毕 还原处
虽有急 卷束齐 有缺坏 就补之
非圣书 屏勿视 蔽聪明 坏心志
勿自暴 勿自弃 圣与贤 可驯致
總叙
弟子規 聖人訓 首孝弟 次謹信
泛愛衆 而親仁 有餘力 則學文
入則孝
父母呼 應勿緩 父母命 行勿懶
父母教 須敬聽 父母責 須順承
冬則溫 夏則凊 晨則省 昏則定
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業無變
事雖小 勿擅為 苟擅為 子道虧
物雖小 勿私藏 苟私藏 親心傷
親所好 力為具 親所惡 謹為去
身有傷 贻親憂 德有傷 贻親羞
親愛我 孝何難 親憎我 孝方賢
親有過 谏使更 怡吾色 柔吾聲
谏不入 悅複谏 号泣随 撻無怨
親有疾 藥先嘗 晝夜侍 不離床
喪三年 常悲咽 居處變 酒肉絕
喪盡禮 祭盡誠 事死者 如事生
出則弟
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
财物輕 怨何生 言語忍 忿自泯
或飲食 或坐走 長者先 幼者後
長呼人 即代叫 人不在 己即到
稱尊長 勿呼名 對尊長 勿見能
路遇長 疾趨揖 長無言 退恭立
騎下馬 乘下車 過猶待 百步餘
長者立 幼勿坐 長者坐 命乃坐
尊長前 聲要低 低不聞 卻非宜
進必趨 退必遲 問起對 視勿移
事諸父 如事父 事諸兄 如事兄
謹
朝起早 夜眠遲 老易至 惜此時
晨必盥 兼漱口 便溺回 辄淨手
冠必正 紐必結 襪與履 俱緊切
置冠服 有定位 勿亂頓 緻污穢
衣貴潔 不貴華 上循分 下稱家
對飲食 勿揀擇 食适可 勿過則
年方少 勿飲酒 飲酒醉 最為醜
步從容 立端正 揖深圓 拜恭敬
勿踐阈 勿跛倚 勿箕踞 勿搖髀
緩揭簾 勿有聲 寬轉彎 勿觸棱
執虛器 如執盈 入虛室 如有人
事勿忙 忙多錯 勿畏難 勿輕略
鬥鬧場 絕勿近 邪僻事 絕勿問
将入門 問孰存 将上堂 聲必揚
人問誰 對以名 吾與我 不分明
用人物 須明求 倘不問 即為偷
借人物 及時還 後有急 借不難
信
凡出言 信為先 詐與妄 奚可焉
話說多 不如少 惟其是 勿佞巧
奸巧語 穢污詞 市井氣 切戒之
見未真 勿輕言 知未的 勿輕傳
事非宜 勿輕諾 苟輕諾 進退錯
凡道字 重且舒 勿急疾 勿模糊
彼說長 此說短 不關己 莫閑管
見人善 即思齊 縱去遠 以漸跻
見人惡 即内省 有則改 無加警
唯德學 唯才藝 不如人 當自砺
若衣服 若飲食 不如人 勿生戚
聞過怒 聞譽樂 損友來 益友卻
聞譽恐 聞過欣 直諒士 漸相親
無心非 名為錯 有心非 名為惡
過能改 歸于無 倘掩飾 增一辜
泛愛衆
凡是人 皆須愛 天同覆 地同載
行高者 名自高 人所重 非貌高
才大者 望自大 人所服 非言大
己有能 勿自私 人所能 勿輕訾
勿谄富 勿驕貧 勿厭故 勿喜新
人不閑 勿事攪 人不安 勿話擾
人有短 切莫揭 人有私 切莫說
道人善 即是善 人知之 愈思勉
揚人惡 即是惡 疾之甚 禍且作
善相勸 德皆建 過不規 道兩虧
凡取與 貴分曉 與宜多 取宜少
将加人 先問己 己不欲 即速已
恩欲報 怨欲忘 報怨短 報恩長
待婢仆 身貴端 雖貴端 慈而寬
勢服人 心不然 理服人 方無言
親仁
同是人 類不齊 流俗衆 仁者希
果仁者 人多畏 言不諱 色不媚
能親仁 無限好 德日進 過日少
不親仁 無限害 小人進 百事壞
餘力學文
不力行 但學文 長浮華 成何人
但力行 不學文 任己見 昧理真
讀書法 有三到 心眼口 信皆要
方讀此 勿慕彼 此未終 彼勿起
寬為限 緊用功 工夫到 滞塞通
心有疑 随劄記 就人問 求确義
房室清 牆壁淨 幾案潔 筆硯正
墨磨偏 心不端 字不敬 心先病
列典籍 有定處 讀看畢 還原處
雖有急 卷束齊 有缺壞 就補之
非聖書 屏勿視 蔽聰明 壞心志
勿自暴 勿自棄 聖與賢 可馴緻
宋代:
石孝友
相逢执手也踟蹰。立斯须。话区区。借问来时,曾见那人无。
忍泪啼痕香不减,虽少别,忍轻辜。
霜风摇落岁将徂。景凋疏。恨萦纡。过尽行云,我在与谁居。
一掬归心飞不去,层浪叠,片蟾孤。
相逢執手也踟蹰。立斯須。話區區。借問來時,曾見那人無。
忍淚啼痕香不減,雖少别,忍輕辜。
霜風搖落歲将徂。景凋疏。恨萦纡。過盡行雲,我在與誰居。
一掬歸心飛不去,層浪疊,片蟾孤。
宋代:
石孝友
萍水相逢无定居。同在他乡,又问征途。离歌声里客心孤。花尽园林,水满江湖。
烟树微茫带岸蒲。何处长沙,何处洪都。要知安稳到家无。千里征鸿,一纸来书。
萍水相逢無定居。同在他鄉,又問征途。離歌聲裡客心孤。花盡園林,水滿江湖。
煙樹微茫帶岸蒲。何處長沙,何處洪都。要知安穩到家無。千裡征鴻,一紙來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