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文 > 王昌龄的诗 > 出塞二首·其一

出塞二首·其一

[唐代]: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出塞二首·其一”译文及注释

照耀过秦汉的明月,依然在天空高悬。防御敌人的屏障,还是秦汉时修建的边关。万里长征来到边塞的将士,长年孤守,难期归还。 要是当年的李广将军尚在,决不让敌骑越过阴山。

“出塞二首·其一”鉴赏

《出塞》是唐人七绝压卷之作。沉德潜说:「『秦时明月』一章……盖言师劳力竭,而功不成,由将非其人之故。得飞将军备边,边烽自熄。」(《说诗晬语》)可谓深得要旨。但此诗语短情多,深沉含蓄,耐人吟味的「言外之意」,尚有不少。如:对历代征人出塞不返、枉死沙场的同情;对当今主帅平庸、边将乏人的讽刺;以及百姓、战士皆渴望边防巩固,从而能过和平安定生活的愿望,等等,皆不着痕迹,尽蕴其内。

作者浮想今日,放眼绝域。从千年之前、万里之外下笔,这种写法对意境的构成和主题的表现,皆有极大作用:

1. 扩大了意境的时间、空间范围,激发读者的想像,使读者意识到作者所写的这种悲剧,不是一朝一代或一地一域的悲剧,而是千年以来,在广阔的边疆大地上一直延续不断的悲剧。

2. 告诉人们:渴望边烽熄灭,能够过和平安定的生活,也不是一朝一代或一地一域人们的愿望,而是古往今来万千受害者的普遍而持久的愿望。

王昌龄简介

唐代·王昌龄的简介

王昌龄

王昌龄 (698— 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亦有“诗家天子王江宁”的说法)。

...〔► 王昌龄的诗(24篇)

猜你喜欢

韬钤深处

明代戚继光

小筑暂高枕,忧时旧有盟。

呼樽来揖客,挥麈坐谈兵。

云护牙签满,星含宝剑横。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诉衷肠·赠周恩来

近现代毛泽东

当年忠贞为国酬,何曾怕断头。而今天下红遍,江山靠谁守?

业未就,身躯倦,鬓已秋。你我之辈,忍将夙愿,付与东流?


饯薛大夫护边

唐代李峤

荒隅时未通,副相下临戎。

授律星芒动,分兵月晕空。

犀皮拥青橐,象齿饰雕弓。

决胜三河勇,长驱六郡雄。

登山窥代北,屈指计辽东。

伫见燕然上,抽毫颂武功。


关山月

宋代陆游

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

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

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

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书愤五首·其一

宋代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德佑二年岁旦

宋代郑思肖

力不胜于胆,逢人空泪垂。

一心中国梦,万古下泉诗。

日近望犹见,天高问岂知。

朝朝向南拜,愿睹汉旌旗。


端午感兴

宋代文天祥

当年忠血堕谗波,千古荆人祭汨罗。

风雨天涯芳草梦,江山如此故都何。


晚至楚雄

明代程本立

楚雄城郭暮云间,城上悲笳惨客颜。僭国曾称白鹿郡,居人犹说卧龙山。

葡萄直自张骞得,薏苡空随马援还。今日封疆非汉土,王师无地不平蛮。


病牛

宋代李纲

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

木兰 其二

清代谢香塘

倾城直欲作干城,忠孝由来出至情。

异代有人还继武,桃花马上请长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