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花

[唐代]:温庭筠

红花初绽雪花繁,重叠高低满小园。

正见盛时犹怅望,岂堪开处已缤翻。

情为世累诗千首,醉是吾乡酒一樽。

杳杳艳歌春日午,出墙何处隔朱门。


“杏花”译文及注释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日小园中红花与“雪花”(可能喻指白花或花瓣飘落如雪的景象)交相辉映的美景,同时融入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世事纷扰的感慨以及对故乡与醉意的怀念。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译文、赏析以及所表达感情的详细解读:

译文:

红花刚刚绽放,如同雪花般繁密,层层叠叠地布满了整个小园。

正当花儿盛开之时,我却依然感到怅然若失,更何况花儿已经开始纷纷扬扬地飘落。

世间的纷扰让我情感沉重,写下了无数诗篇;而能让我沉醉的,只有故乡的那一樽美酒。

春日午后,艳丽的歌声在远处回荡,而我却无法穿越那扇朱门,去寻找心中的宁静与归宿。

“杏花”鉴赏

首联“红花初绽雪花繁,重叠高低满小园”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春日小园中的繁花似锦,红花与白花交织,层层叠叠,美不胜收。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某种期待或憧憬。

颔联“正见盛时犹怅望,岂堪开处已缤翻”则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怅惘。尽管花儿正值盛开,但诗人却感到一种难以言喻的失落,因为花儿的凋零已经在不远处。这里,“岂堪”二字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难以持久的遗憾。

颈联“情为世累诗千首,醉是吾乡酒一樽”转而抒发了诗人对世事纷扰的感慨以及对故乡与醉意的怀念。诗人认为,世间的纷扰让自己的情感变得沉重,唯有通过写诗来宣泄;而能够让自己真正沉醉的,只有故乡的那一樽美酒。这里,“醉是吾乡”既是对故乡的深情回忆,也是对内心宁静与自由的向往。

尾联“杳杳艳歌春日午,出墙何处隔朱门”以春日午后的歌声作为背景,进一步烘托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无奈。那艳丽的歌声似乎来自远方,却无法穿越那扇朱门,到达诗人的内心深处。这里,“出墙何处隔朱门”既是对现实困境的隐喻,也是对内心渴望自由的表达。

表达的感情:

全诗表达了诗人对春日美景的赞美与留恋,同时对时光流逝、世事纷扰的无奈与怅惘。诗人通过描绘红花与白花的交织、花儿的盛开与凋零,以及自己对故乡与醉意的怀念,展现了内心世界的复杂与矛盾。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赞美,也有对人生境遇的深刻反思与感慨。

温庭筠简介

唐代·温庭筠的简介

温庭筠

温庭筠(约812—866)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官终国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存词七十余首。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

...〔► 温庭筠的诗(45篇)

猜你喜欢

望木瓜山

唐代李白

早起见日出,暮见栖鸟还。

客心自酸楚,况对木瓜山。


旅次朔方

唐代刘皂

客舍并州数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又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春日京中有怀

唐代杜审言

今年游寓独游秦,愁思看春不当春。

上林苑里花徒发,细柳营前叶漫新。

公子南桥应尽兴,将军西第几留宾。

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


闽中秋思

唐代杜荀鹤

雨匀紫菊丛丛色,风弄红蕉叶叶声。

北畔是山南畔海,只堪图画不堪行。


晚春江晴寄友人

唐代韩琮

晚日低霞绮,晴山远画眉。

春青河畔草,不是望乡时。


寒食夜

唐代崔道融

满地梨花白,风吹碎月明。

大家寒食夜,独贮望乡情。


点绛唇·醉倚危墙

宋代石孝友

醉倚危墙,望中归思生天际。山腰渚尾。几簇渔樵市。帆落西风,一段芦花水。八千里。锦书欲寄。新雁曾来未。


将至桐城

清代王士祯

溪路行将尽,初过北峡关。

几行红叶树,无数夕阳山。

乡信凭黄耳,归心放白鹇。

龙眠图画里,安得一追攀。


除夜

唐代白居易

薄晚支颐坐,中宵枕臂眠。

一从身去国,再见日周天。

老度江南岁,春抛渭北田。

浔阳来早晚,明日是三年。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唐代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剑铓,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