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槲叶落山路”译文及注释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温庭筠的《商山早行》,它细腻地描绘了诗人在旅途中清晨出发时的所见所感,以及由此引发的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译文:
清晨起床,我摇动起征行的铃铛,踏上旅途,心中不由得涌起对故乡的悲伤。
鸡鸣声中,茅屋小店沐浴在残月的余晖里;板桥上的霜迹上,印着早行人的足迹。
山路间,枯黄的槲叶随风飘落;驿站的围墙边,枳花开放得格外明亮。
此情此景,让我又想起了在杜陵的梦境,那里池塘里满是凫雁,悠然自得。
“槲叶落山路”鉴赏
情景交融,寓情于景:全诗以清晨旅行为线索,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景物描写,如“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等,营造出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巧妙地寓情于景,表达了诗人旅途中的孤独与对故乡的思念。 细节描写,生动传神:“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两句尤为出色,通过几个具体的细节,如鸡鸣、茅店、残月、人迹、板桥、晨霜等,勾勒出一幅生动的早行图景,使人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清晨的寒意和旅人的艰辛。 对比鲜明,情感深沉:诗中既有对旅途艰辛的描绘,如“槲叶落山路”的凄凉,又有对故乡美好景象的怀念,如“凫雁满回塘”的宁静温馨。这种对比使得诗人的思乡之情更加深沉,也更能触动读者的心弦。 用典自然,意境深远:“因思杜陵梦”一句中的“杜陵”是诗人的故乡,这里用典自然,既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又使得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同时,“凫雁满回塘”的梦境描绘,也寄托了诗人对宁静、和谐生活的向往。 综上所述,《商山早行》以其细腻的景物描写、深沉的情感表达、鲜明的对比手法和自然的用典,展现了诗人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感,以及对故乡的深切思念,是一首情感丰富、意境深远的佳作。温庭筠简介
唐代·温庭筠的简介

温庭筠(约812—866)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官终国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存词七十余首。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
...〔► 温庭筠的诗(4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