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关吏
[唐代]:杜甫
士卒何草草,筑城潼关道。
大城铁不如,小城万丈余。
借问潼关吏:修关还备胡?
要我下马行,为我指山隅:
连云列战格,飞鸟不能逾。
胡来但自守,岂复忧西都。
丈人视要处,窄狭容单车。
艰难奋长戟,万古用一夫。
哀哉桃林战,百万化为鱼。
请嘱防关将,慎勿学哥舒!
士卒何草草,築城潼關道。
大城鐵不如,小城萬丈餘。
借問潼關吏:修關還備胡?
要我下馬行,為我指山隅:
連雲列戰格,飛鳥不能逾。
胡來但自守,豈複憂西都。
丈人視要處,窄狹容單車。
艱難奮長戟,萬古用一夫。
哀哉桃林戰,百萬化為魚。
請囑防關将,慎勿學哥舒!
士兵们为何如此匆忙,正在潼关道上修筑城墙。
大城坚固得连铁器都难以穿透,小城高耸入云,超过万丈有余。
我请问潼关的守吏:修筑这关卡是为了防备胡人入侵吗?
他请我下马步行,手指着山隅为我解说:
那连绵不绝的战备工事高耸入云,就连飞鸟也难以飞越。
胡人若来,我们只需坚守此地,何须再担忧西都长安的安危。
您看这险要之处,狭窄得仅能容一辆战车通过。
在艰难时刻,我们奋力挥动长戟,这里自古以来就是一人当关,万夫莫开的险地。
可悲啊,那桃林一战,百万大军竟如鱼儿般葬身于此。
请嘱咐防守关隘的将领,千万不要重蹈哥舒翰的覆辙!
这首诗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所作,通过描绘潼关修筑城墙的壮观景象,以及与潼关吏的对话,深刻反映了唐代边防的严峻形势和诗人对国家安全的深切忧虑。
开篇设疑,引人入胜:诗以“士卒何草草,筑城潼关道”开篇,直接点出修筑城墙的紧迫与繁忙,随即以“大城铁不如,小城万丈余”形容城墙的坚固与高耸,引发读者对修筑城墙目的的疑问,为后文与潼关吏的对话埋下伏笔。
对话生动,情感真挚:诗人通过与潼关吏的对话,不仅揭示了修筑城墙的目的是为了防备胡人入侵,还通过潼关吏的解说,展现了潼关地势的险要和战略地位的重要性。对话中,潼关吏的自信与自豪,以及诗人对边防安全的关切,都表现得淋漓尽致。
借古喻今,警示深刻:诗人在赞美潼关险要的同时,也不忘借古喻今,提到“哀哉桃林战,百万化为鱼”,暗指历史上因轻敌或指挥不当而导致的惨败,以此警示当朝将领要谨慎行事,切勿重蹈覆辙。特别是提到“慎勿学哥舒”,更是直接点名了历史上因轻敌而失败的将领哥舒翰,增强了警示的针对性和力度。
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整首诗语言凝练而富有表现力,如“连云列战格,飞鸟不能逾”等句,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潼关地势的险要和城墙的坚固,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同时,诗中还蕴含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使得整首诗意境深远,耐人寻味。
综上所述,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唐代边防的严峻形势和诗人对国家安全的深切忧虑,还通过生动的对话和深刻的警示,表达了诗人对边防将领的殷切期望和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
唐代·杜甫的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
► 杜甫的诗(165篇)〕
唐代:
白居易
绿野堂开占物华,路人指道令公家。
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
綠野堂開占物華,路人指道令公家。
令公桃李滿天下,何用堂前更種花。
宋代:
刘辰翁
此处少人迹,禅房深客心。
殿廊常寂寂,花木自深深。
面壁看红影,蒲团对绿阴。
定回蜂欲逗,香在蝶难寻。
棋电惊青子,茶烟出半林。
客来参话久,隔屋听鸣禽。
此處少人迹,禅房深客心。
殿廊常寂寂,花木自深深。
面壁看紅影,蒲團對綠陰。
定回蜂欲逗,香在蝶難尋。
棋電驚青子,茶煙出半林。
客來參話久,隔屋聽鳴禽。
宋代:
石孝友
夜半潮声来枕上。击残梦破惊魂荡。见说钱塘雄气象。披衣望。碧波堆里排银浪。
月影徘徊天滉漾。金戈铁马森相向。洗尽尘根磨业障。增豪放。从公笔力诗词壮。
夜半潮聲來枕上。擊殘夢破驚魂蕩。見說錢塘雄氣象。披衣望。碧波堆裡排銀浪。
月影徘徊天滉漾。金戈鐵馬森相向。洗盡塵根磨業障。增豪放。從公筆力詩詞壯。
唐代:
张继
齐宋伤心地,频年此用兵。
女停襄邑杼,农废汶阳耕。
国使乘轺去,诸侯拥节迎。
深仁荷君子,薄赋恤黎甿。
火燎原犹热,波摇海未平。
应将否泰理,一问鲁诸生。
齊宋傷心地,頻年此用兵。
女停襄邑杼,農廢汶陽耕。
國使乘轺去,諸侯擁節迎。
深仁荷君子,薄賦恤黎甿。
火燎原猶熱,波搖海未平。
應将否泰理,一問魯諸生。
宋代:
徐钧
河兵已渡迫饥寒,道路奔驰正急难。
不是信都同助顺,王郎未必死邯郸。
河兵已渡迫饑寒,道路奔馳正急難。
不是信都同助順,王郎未必死邯鄲。
宋代:
苏轼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楊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
宋代:
苏轼
兰亭茧纸入昭陵,世间遗迹犹龙腾。
颜公变法出新意,细筋入骨如秋鹰。
徐家父子亦秀绝,字外出力中藏棱。
峄山传刻典刑在,千载笔法留阳冰。
杜陵评书贵瘦硬,此论未公吾不凭。
短长肥瘦各有态,玉环飞燕谁敢憎。
吴兴太守真好古,购买断缺挥缣缯。
龟趺入座螭隐壁,空斋昼静闻登登。
奇踪散出走吴越,胜事传说夸友朋。
书来讫诗要自写,为把栗尾书溪藤。
后来视今犹视昔,过眼百年如风灯。
他年刘郎忆贺监,还道同时须服膺。
蘭亭繭紙入昭陵,世間遺迹猶龍騰。
顔公變法出新意,細筋入骨如秋鷹。
徐家父子亦秀絕,字外出力中藏棱。
峄山傳刻典刑在,千載筆法留陽冰。
杜陵評書貴瘦硬,此論未公吾不憑。
短長肥瘦各有态,玉環飛燕誰敢憎。
吳興太守真好古,購買斷缺揮缣缯。
龜趺入座螭隐壁,空齋晝靜聞登登。
奇蹤散出走吳越,勝事傳說誇友朋。
書來訖詩要自寫,為把栗尾書溪藤。
後來視今猶視昔,過眼百年如風燈。
他年劉郎憶賀監,還道同時須服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