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文 > 刘辰翁的诗 > 春景禅房花木深

春景禅房花木深

[宋代]:刘辰翁

此处少人迹,禅房深客心。

殿廊常寂寂,花木自深深。

面壁看红影,蒲团对绿阴。

定回蜂欲逗,香在蝶难寻。

棋电惊青子,茶烟出半林。

客来参话久,隔屋听鸣禽。


“春景禅房花木深”译文及注释

这里人迹罕至,禅房深深,触动了远道而来的旅人的心弦。殿堂与廊道常常沉浸在一片寂静之中,而周围的花木却自得其乐,生长得郁郁葱葱。我面壁而坐,静观红影摇曳,蒲团之上,绿荫环绕。禅定之后,蜜蜂似乎也想与我嬉戏,香气弥漫却难以觅得蝴蝶的踪迹。棋局上电光火石,青子跳跃,茶香袅袅,从半林之中升起。有客来访,我们参禅论道许久,直至隔屋传来清脆的鸟鸣声,才打破了这份宁静。

“春景禅房花木深”鉴赏

诗中通过“少人迹”、“寂寂”、“深深”等词语,营造了一个远离尘嚣、幽静深邃的禅房环境。

“面壁看红影,蒲团对绿阴”两句,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在禅房中的静观与体悟,红影与绿阴的对比,既展现了自然之美,也寓意了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定回蜂欲逗,香在蝶难寻”两句,通过蜜蜂与蝴蝶的意象,进一步烘托了禅房中的宁静与和谐,同时也寓含了禅理中的“空”与“有”的哲理。

棋局与茶烟的描写,则展现了诗人在禅修之余的闲适与雅致,同时也暗示了禅修生活的丰富多彩。

创作背景推测

由于该诗的具体创作背景并未在题目或参考文章中明确提及,因此只能根据诗的内容和风格进行推测。这首诗很可能是一位文人墨客在游览或隐居山林时,偶然间发现了一处幽静的禅房,并在此中得到了心灵的慰藉与超脱,从而有感而发创作而成。

全诗表达情感

全诗通过描绘禅房的幽静环境以及诗人在其中的所见所感,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以及对禅修境界的体悟与领悟。诗中充满了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与敬畏,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给人以深刻的启示与感悟。

刘辰翁简介

宋代·刘辰翁的简介

刘辰翁

刘辰翁(1233.2.4—1297.2.12),字会孟,别号须溪。庐陵灌溪(今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梅塘乡小灌村)人。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 景定三年(1262)登进士第。他一生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活动,为后人留下了可贵的丰厚文化遗产,遗著由子刘将孙编为《须溪先生全集》,《宋史·艺文志》著录为一百卷,已佚。

...〔► 刘辰翁的诗(8篇)

猜你喜欢

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

唐代白居易

绿野堂开占物华,路人指道令公家。

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


春景禅房花木深

宋代刘辰翁

此处少人迹,禅房深客心。

殿廊常寂寂,花木自深深。

面壁看红影,蒲团对绿阴。

定回蜂欲逗,香在蝶难寻。

棋电惊青子,茶烟出半林。

客来参话久,隔屋听鸣禽。


渔家傲

宋代石孝友

夜半潮声来枕上。击残梦破惊魂荡。见说钱塘雄气象。披衣望。碧波堆里排银浪。

月影徘徊天滉漾。金戈铁马森相向。洗尽尘根磨业障。增豪放。从公笔力诗词壮。


惠州一绝 / 食荔枝

宋代苏轼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孙莘老求墨妙亭诗

宋代苏轼

兰亭茧纸入昭陵,世间遗迹犹龙腾。

颜公变法出新意,细筋入骨如秋鹰。

徐家父子亦秀绝,字外出力中藏棱。

峄山传刻典刑在,千载笔法留阳冰。

杜陵评书贵瘦硬,此论未公吾不凭。

短长肥瘦各有态,玉环飞燕谁敢憎。

吴兴太守真好古,购买断缺挥缣缯。

龟趺入座螭隐壁,空斋昼静闻登登。

奇踪散出走吴越,胜事传说夸友朋。

书来讫诗要自写,为把栗尾书溪藤。

后来视今犹视昔,过眼百年如风灯。

他年刘郎忆贺监,还道同时须服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