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文 > 刘辰翁的诗 > 西江月·新秋写兴

西江月·新秋写兴

[宋代]:刘辰翁

天上低昂似旧,人间儿女成狂。夜来处处试新妆。却是人间天上。

不觉新凉似水,相思两鬓如霜。梦从海底跨枯桑。阅尽银河风浪。


“西江月·新秋写兴”译文及注释

天上的月亮依旧低昂起伏,如同往常;而人间的男女却陷入了狂欢之中。夜晚降临,处处都有人试着穿上新妆,欢庆佳节,仿佛人间与天上都沉浸在欢乐的氛围中。

不知不觉中,秋意渐浓,夜晚的凉意如同水一般清新。而我,因相思之苦,两鬓已经斑白如霜。在梦中,我仿佛从海底跨越了枯干的桑树,穿越了无尽的银河风浪,只为寻找那份心中的寄托。

“西江月·新秋写兴”鉴赏

这首词以天上的月亮与人间的生活为对比,展现了不同世界的欢乐与哀愁。首句“天上低昂似旧”以月亮的恒常不变作为开篇,而“人间儿女成狂”则描绘了人间的狂欢景象,两者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人间的短暂与变化。

接下来,“夜来处处试新妆”一句,进一步描绘了人间的繁华与热闹,仿佛每个人都在欢庆佳节,享受生活的美好。然而,这种欢乐的氛围却与词人的内心形成了强烈反差。

下片“不觉新凉似水”一句,以秋夜的凉意作为转折,引出了词人内心的孤独与凄凉。而“相思两鬓如霜”则直接表达了词人因相思之苦而早生华发的哀愁。这种情感的表达,既深刻又感人。

最后两句“梦从海底跨枯桑,阅尽银河风浪”则运用了奇幻的想象,将词人的梦境与现实相结合,展现了他内心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渴望。即使面临重重困难与风浪,他依然坚定地追寻着心中的那份寄托。

表达的情感

这首词表达了词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凄凉,以及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通过对比天上的恒常与人间的变化,以及描绘秋夜的凉意与内心的相思之苦,词人成功地传达了一种深沉而复杂的情感。同时,他也通过奇幻的想象与梦境的描绘,展现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追求。整首词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刘辰翁简介

宋代·刘辰翁的简介

刘辰翁

刘辰翁(1233.2.4—1297.2.12),字会孟,别号须溪。庐陵灌溪(今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梅塘乡小灌村)人。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 景定三年(1262)登进士第。他一生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活动,为后人留下了可贵的丰厚文化遗产,遗著由子刘将孙编为《须溪先生全集》,《宋史·艺文志》著录为一百卷,已佚。

...〔► 刘辰翁的诗(8篇)

猜你喜欢

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

宋代张先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长命女·春日宴

五代冯延巳

春日宴,绿酒一杯歌一遍。再拜陈三愿:一愿郎君千岁,二愿妾身常健,三愿如同梁上燕,岁岁长相见。


菩萨蛮·春来春去催人老

宋代张元干

三月晦,送春有集,坐中偶书。

春来春去催人老,老夫争肯输年少。醉后少年狂,白髭殊未妨。

插花还起舞,管领风光处。把酒共留春,莫教花笑人。


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松作

宋代姜夔

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

第四桥边,拟共天随住。今何许。凭阑怀古。残柳参差舞。


沉醉东风·七夕

元代卢挚

银烛冷秋光画屏,碧天晴夜静闲亭。蛛丝度绣针,龙麝焚金鼎。庆人间七夕佳令。卧看牵牛织女星,月转过梧桐树影。


壬申七夕

唐代李商隐

已驾七香车,心心待晓霞。

风轻惟响珮,日薄不嫣花。

桂嫩传香远,榆高送影斜。

成都过卜肆,曾妒识灵槎。


七夕二首·其二

唐代德容

织女牵牛送夕阳,临看不觉鹊桥长。

最伤今夜离愁曲,遥对天涯愈断肠。


贺新郎·甚矣吾衰矣

宋代辛弃疾

邑中园亭,仆皆为赋此词。一日,独坐停云,水声山色,竞来相娱。意溪山欲援例者,遂作数语,庶几仿佛渊明思亲友之意云。

甚矣吾衰矣。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馀几!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问何物、能令公喜?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

一尊搔首东窗里。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江左沉酣求名者,岂识浊醪妙理。回首叫、云飞风起。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知我者,二三子。


临江仙·夜归临皋

宋代苏轼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


减字木兰花·莎衫筠笠

宋代卢炳

莎衫筠笠。正是村村农务急。绿水千畦。惭愧秧针出得齐。

风斜雨细。麦欲黄时寒又至。馌妇耕夫。画作今年稔岁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