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字木兰花·莎衫筠笠”译文及注释
农民们披着蓑衣,戴着斗笠,在田间紧张地忙碌着,这正是家家户户农忙的时节。千畦的绿水中,细嫩的秧苗长得出奇的整齐,真是难得。斜风细雨,连日不晴,小麦将黄熟时天又转冷。男人们都去田里抢收抢种,妇女们送饭来到田头。这水田、秧田、麦田,男人、女人冒雨插秧、收麦,以勤劳的双手,描绘出一幅丰收在望的图画。
“减字木兰花·莎衫筠笠”鉴赏
上阕开头即是一个繁忙的劳作场面:这是暮春里的一天,和风漠漠,细雨绵绵,农民们穿着莎衣,戴着竹编的斗笠,到农田里去劳动。“莎衫筠笠”短短四个字,将农民们的打扮简要刻画出来,他们不怕风吹日晒,在雨天也要劳动的淳朴本色展露无遗。接着,词人点明这个时节正是农务最繁忙的时候,在田间地头劳作的人们并非一家两家,而是村村都是如此,表现出劳动场面的壮观。“绿水千畦”虽是十分简淡的笔墨,却将农村风光的纯净美好鲜明地勾勒出来,也许有人没有见过千畦稻田依水相连的壮阔,但可以想象那一望无际的绿色围绕四周时的温润与美丽。然而眼中所见的美景也许并不是令词人最为愉快的部分,他更感到欣喜的是,农田里的稻秧都长出了齐齐的秧针,庄稼的欣欣向荣,令人看到了希望,因此心情也就格外地愉悦。这里的“惭愧”,可以认为是词人感到欣喜,也可认为是词人揣度农民们的心情,认为他们看到庄稼长得好,也会发自内心地感到高兴。
下阕“风斜雨细”再次交代时令特征,正是暮春时节多雨的天气。虽然暮春时节落雨对麦子不是一件好事,但对于水稻来说却是极为相宜的,而且农民们都在田里辛勤地耕作,这为粮食的丰收提供了保证。接下来词人描写了一个极富田园气息的场景:农妇们到田间地头为耕作者送饭的图景。农夫们在田地里劳作,连饭都顾不得吃,这照应了上阕“村村农务急”的急迫景象,而农妇们到田地里送饭则给这幅图画抹上了彩色的一笔,农村生活的平静与安宁由此可以展现出来。词人见此情景,不禁产生了要把这图景用画笔记录下来的想法,因为这既繁忙又宁静的场面预示了今年会是一个丰收年,丰收的喜悦感染着农人,也感染着作者。
表达的感情
整首词通过对农村生活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农民们勤劳、淳朴的形象,以及他们对丰收的渴望和期待。同时,词人也表达了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以及对农民们辛勤付出的赞美和同情。这首词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生动逼真的田园画卷,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时代。
猜你喜欢
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
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地卑山近,衣润费炉烟。人静乌鸢自乐,小桥外、新绿溅溅。凭阑久,黄芦苦竹,拟泛九江船。
年年。如社燕,飘流瀚海,来寄修椽。且莫思身外,长近尊前。憔悴江南倦客,不堪听、急管繁弦。歌筵畔,先安簟枕,容我醉时眠。
蓦山溪·自述
壶山居士,未老心先懒。爱学道人家,办竹几、蒲团茗碗。青山可买,小结屋三间,开一径,俯清溪,修竹栽教满。
客来便请,随分家常饭。若肯小留连,更薄酒,三杯两盏,吟诗度曲,风月任招呼。身外事,不关心,自有天公管。
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八六子·倚危亭
倚危亭。恨如芳草,萋萋刬尽还生。念柳外青骢别后,水边红袂分时,怆然暗惊。
无端天与娉婷。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怎奈向、欢娱渐随流水,素弦声断,翠绡香减,那堪片片飞花弄晚,蒙蒙残雨笼晴。正销凝。黄鹂又啼数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