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其一)”译文及注释
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如巨风掀簸来自天涯。
到今天我们可以沿着黄河径直到银河,我们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
“浪淘沙(其一)”鉴赏
《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一首绝句。此诗的首句“九曲黄河万里沙”开门见山,描绘出黄河曲折蜿蜒、源远流长的景象,并突出其裹挟黄沙、奔腾而来的气势。这里的“九曲”不仅写出了黄河的曲折蜿蜒,也暗含了黄河的源远流长和气象万千。
第二句“浪淘风簸自天涯”进一步描写黄河的雄伟景象,其“浪淘风簸”形容黄河巨浪滔天,波涛翻滚的雄壮气势,同时以“自天涯”的夸张叙述,将黄河的源远流长更推至广阔无垠的天地。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这两句诗则采用了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驰骋想象,表示要迎着狂风巨浪,顶着万里黄沙,逆流而上,直到牵牛织女家,这寄托了作者心底对宁静的田园牧歌生活的憧憬。这种浪漫的理想,以豪迈的口语倾吐出来,有一种朴素无华的美。
整首诗语言质朴,气势磅礴,读来琅琅上口,饶有余味。
创作背景:
刘禹锡的这首《浪淘沙》创作于永贞元年(公元805年)前后。当时,他因参加王叔文的革新运动而遭受打击,被贬为朗州司马。在贬谪朗州的十年间,刘禹锡并未因政治上遭受的打击而意志消沉,而是深入民间,体察民情,勤奋写作,留下了大量的脍炙人口的诗篇。这首《浪淘沙》便是其中之一。在这首诗中,他借黄河的雄伟壮丽景象,抒发了自己的豪情壮志,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刘禹锡简介
唐代·刘禹锡的简介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 刘禹锡的诗(36篇)〕猜你喜欢
夏日田园杂兴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五月江吴麦秀寒,移秧披絮尚衣单。稻根科斗行如块,田水今年一尺宽。
二麦俱秋斗百钱,田家唤作小丰年。饼炉饭甑无饥色,接到西风熟稻天。
百沸缲汤雪涌波,缲车嘈囋雨鸣蓑。桑姑盆手交相贺,绵茧无多丝茧多。
小妇连宵上绢机,大耆催税急于飞。今年幸甚蚕桑熟,留得黄丝织夏衣。
下田戽水出江流,高垄翻江逆上沟;地势不齐人力尽,丁男长在踏车头。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槐叶初匀日气凉,葱葱鼠耳翠成双。三公只得三株看,闲客清阴满北窗。
黄尘行客汗如浆,少住侬家漱井香;借与门前磐石坐,柳阴亭午正风凉。
千顷芙蕖放棹嬉,花深迷路晚忘归。家人暗识船行处,时有惊忙小鸭飞。
采菱辛苦废犁鉏,血指流丹鬼质枯。无力买田聊种水,近来湖面亦收租。
蜩螗千万沸斜阳,蛙黾无边聒夜长。不把痴聋相对治,梦魂争得到藜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