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文 > 辛弃疾的诗 >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宋代]: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译文及注释

楚天千里空阔,江水浩荡流向天边,无涯无际的秋意中,极目而视,重峦远峰就像美人头上的碧玉簪、青螺髻,更加提醒了故国沦亡的憾恨忧伤。夕阳西沉、失群孤雁的哀鸣中,一休说鲈鱼堪鲙。儘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盈盈翠袖,搵英雄泪?

即使秋风一起,便想起家乡味美的鲈鱼,但家乡被佔,我又怎能够弃官归去。在此动荡之时思想家室安定,恐怕要愧见刘备这样的英雄吧。时光如水,美好年华在国势飘摇中逝去,正像树木在凄风苦雨中终将衰老。谁能唤来美丽的红颜知己,来安慰落泪英雄的失意!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鉴赏

一、这首词是淳熙元年(1174)作者在建康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时所作。词人抒写了自己空有一颗爱国忠心,却无人理解的痛苦和抑郁之情,同时又表现了对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的批判。词中写景、抒情,挥洒自如,通篇语言遒劲而又圆转畅达,叙事议论结合而又诗味浓郁,出色地运用了「以文为词」的手法。

二、这首词「以文为词」的特点,首先表现在採用了古文的收纵转折的章法结构。本篇起句破空而来,笔健境阔,接着通过写所见所闻所作,纵开、展现题旨,然后以「无人会、登临意」收合,转出下片。下片更是层层转折:「鲈鱼堪鲙」以「季鹰归未」转,「求田间舍」以「刘郎羞见」转,而「倩何人」以下,又与「无人会、登临意」照应。全词具有古文结构的曲折、严谨。「以文为词」的特点,还体现在叙事与议论相结合,用典贴切达意,如水中着盐,具有浑化无迹之妙,又能紧紧围绕词旨,毫无「掉书袋」之弊。

创作背景

辛弃疾《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选自《全宋词》。

《水龙吟》,词题为「登建康赏心亭」,是辛弃疾任江东安抚司时所作。建康即今南京,赏心亭在建康「下水门」城上,临秦淮河。作者登赏心亭,在一望无际的秋色中,触景生情,感慨国家偷安一隅和个人报国无门的困苦。

辛弃疾简介

宋代·辛弃疾的简介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 辛弃疾的诗(76篇)

猜你喜欢

登快阁

宋代黄庭坚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书愤五首·其一

宋代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德佑二年岁旦

宋代郑思肖

力不胜于胆,逢人空泪垂。

一心中国梦,万古下泉诗。

日近望犹见,天高问岂知。

朝朝向南拜,愿睹汉旌旗。


端午感兴

宋代文天祥

当年忠血堕谗波,千古荆人祭汨罗。

风雨天涯芳草梦,江山如此故都何。


晚至楚雄

明代程本立

楚雄城郭暮云间,城上悲笳惨客颜。僭国曾称白鹿郡,居人犹说卧龙山。

葡萄直自张骞得,薏苡空随马援还。今日封疆非汉土,王师无地不平蛮。


病牛

宋代李纲

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

木兰 其二

清代谢香塘

倾城直欲作干城,忠孝由来出至情。

异代有人还继武,桃花马上请长缨。


绝命诗

清代和珅

五十年来梦幻真,

今朝撒手谢红尘。

他日水泛含龙日,

留取香烟是后身。


壮士吟

唐代贾岛

壮士不曾悲,悲即无回期。

如何易水上,未歌先泪垂。


三月十七日夜醉中作

宋代陆游

前年脍鲸东海上,白浪如山寄豪壮;

去年射虎南山秋,夜归急雪满貂裘。/p>

今年摧颓最堪笑,华发苍颜羞自照。/p>

谁知得酒尚能狂,脱帽向人时大叫。/p>

逆胡未灭心未平,孤剑床头铿有声。/p>

破驿梦回灯欲死,打窗风雨正三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