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名句 > 辛弃疾的名句 > 乘风好去长空直下看山河

乘风好去长空直下看山河

出自宋代辛弃疾的《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乘风好去长空直下看山河”译文及注释

一轮缓缓移动的秋月洒下万里金波,就像那刚磨亮的铜镜又飞上了天廓。我举起酒杯问那月中的嫦娥白发日增、好像故意欺负我。我要乘风飞上万里长空,俯视祖国的大好山河。还要砍去月中摇曳的桂树枝柯,人们说,这将使月亮洒下人间的光辉更多。

“乘风好去长空直下看山河”鉴赏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是南宋词人辛弃疾的一首词作,作于宋孝宗淳熙元年(1174年)中秋夜,当时辛弃疾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治所建康即今江苏南京。这时作者南归已整整十二年了。十二年中,他虽然有抗金的要求和愿望,却得不到朝廷的重用,而且反复遭到主和派的排斥、打击。在中秋节这样的团圆之夜,词人把酒问月,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词。

赏析

这首词的上片,词人巧妙地运用神话传说构成一种超现实的艺术境界,以寄托自己的理想与情怀。“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作者在中秋之夜,对月抒怀,很自然地想到与月有关的神话传说:吃了不死之药飞入月宫的嫦娥,以及吴刚伐桂。词人举杯问月:中秋圆满,我却早生华发,苍老如斯!很是伤感。他想乘风飞向月宫,又怕高处不胜寒,终于作出了在月光下起舞的愉快决定。通过描写身世飘泊和天上月圆的情景来抒发自己满腹的怀才不遇和忧国忧民的愁绪。

下片词人展开想象的翅膀,直奔月宫,并幻想砍去遮住月光的桂树。想象更加离奇,更加远离尘世,但却更直接、强烈地表现了词人的现实理想与为实现理想的坚强意志,更鲜明地揭示了词的主旨。这首词想象丰富,把超现实的奇思妙想与现实的情感结合起来,在浓郁的诗情画意中,表达了对人民苦难的同情与关怀,也表现了自己壮志难酬的悲愤心情。

辛弃疾简介

宋代·辛弃疾的简介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 辛弃疾的诗(76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