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文 > 辛弃疾的诗 > 木兰花慢·可怜今夕月

木兰花慢·可怜今夕月

[宋代]:辛弃疾

中秋饮酒将旦,客谓前人诗词有赋待月无送月者,因用《天问》体赋。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

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


“木兰花慢·可怜今夕月”译文及注释

在中秋节饮酒至将近天亮,客人说前人诗词有写待月,但没有送月的。因此我用《天问》体裁来写一首。 今夜可爱的月亮,要到哪个高远无尽的地方去?是不是另外有一个人间,那边看到月的光影又刚从东边升起?还是天外空阔无边,只有浩浩长风送走中秋的明月?似飞镜的月亮并没有根,是谁把它繫住在空中?月宫里嫦娥不嫁,是有谁把她留住了吗?

据说月亮落下后会经过海底,但无从探问,让人捉摸不透而发愁。恐怕海中长万里的巨鲸,纵横游动时会撞毁月宫的玉宇琼楼。月亮上的蟾蜍算是熟悉水性,但为何玉兔也懂得游泳?如果月宫里一切都无恙,为何月亮又渐渐变得像钩的形状?

“木兰花慢·可怜今夕月”鉴赏

《木兰花慢》(可怜今夕月)是一首在中秋佳节写的咏月词,对月亮提出了连串问题。中国古典诗词中,咏月和写中秋的作品可谓多不胜数,要脱颖而出实在不易。辛弃疾这首咏月词,虽比不上李白的《把酒问月》和苏轼的《水调歌头》着名,但也是一首不落俗套、趣味盎然的作品,箇中奇想更是中国诗歌中少见的。

这首词前有小序,说明辛弃疾要把中秋词写得与别不同。这首词写在中秋畅饮之后,快将天亮时,不是待月、赏月,而是送月,更要用类似屈塬《天问》的形式来写。一般作品写中秋多为怀人或思乡,辛弃疾这首词却没有怀人,没有思乡,也不弔古,而是发问了一连串有关月的问题。李白《把酒问月》和苏轼《水调歌头》都是着名的「问月」作品,所问都是与自身感怀有关。而这首辛词却不单以「问月」起句,更是一问到底,全篇都是问题,这就是他说的「天问体裁」。他的问题不像屈塬般沉重,而是十分有趣的,也可看到他对大自然的观察力和想像力。

词的开头写月亮快要西沉,辛弃疾不像李白、苏轼问月从哪里来,而是问:这么可爱的月,你要到哪里去?接着他为月的去向作了连串猜想:是不是另外有一个人间,他们那边看到月亮又刚从东边升起?或是天外空阔无边,只有浩浩长风送你走?辛弃疾的猜想虽是凭空而来,但现在看来又与科学吻合。月亮环绕地球运行,在我们这边落下了,确实会在世界的另一边升起。而宇宙浩瀚,又与辛弃疾所形容有点相似。王国维曾在《人间词话》中评这首词:「词人想像,直悟月轮绕地之理,与科学家密合,可谓神悟。」辛弃疾生活在十二世纪,比提出地球环绕太阳运行理论的西方天文学家哥白尼早了叁百多年。接着辛弃疾再提两个自己不解的问题,一个是似飞镜的月亮没有绳子或树根连繫,为何可以挂在空中?这又接近科学性的问题。另一个问题就与神话传说相关:月宫里的嫦娥长年孤寂,为何不嫁?是谁把她留住了?这些问题虽源自古代传说,但角度都很新鲜。

词的下阕针对月亮的去处继续发问。有人说月亮落下后会经过海底,但不知是不是真的。如果属实,那月殿上的琼楼玉宇,岂不是很容易被海中的巨鲸撞毁?还有月宫上的生物如何在深海中过渡?虾蟆(即相传月中的蟾蜍)也可算懂得水性,但玉兔怎么办?牠肯定不懂游泳和潜水啊!词人的想像奇特又有趣,相信歷来很少人会想到为玉兔懂不懂游泳而担心。最后他又根据一个自然现象来发问:如果说月亮上一切都会无恙,为甚么她又渐渐变成钩状,有如破损一般?苏轼曾说「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月有圆缺是自然定理,从没有人怀疑,但辛弃疾却来一问:好好的圆月,为何渐渐变得如钩?

这首词打破了歷来咏月作品的成规,可说是发前人之所未发,充分表现了作者丰富的想像力和大胆的创新精神,别具一格。词中更显露了辛弃疾过人的观察力和丰富的幽默感,今天读来,丝毫没有过时的感觉。同时,我们看到辛弃疾的词作又再扩阔了词的境界,从苏轼的「无情不可抒」,进而为「无事不可谈」了。

辛弃疾简介

宋代·辛弃疾的简介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 辛弃疾的诗(76篇)

猜你喜欢

木兰花慢·可怜今夕月

宋代辛弃疾

中秋饮酒将旦,客谓前人诗词有赋待月无送月者,因用《天问》体赋。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

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


雨霖铃·雨霖铃夜却归秦

唐代张祜

雨霖铃夜却归秦,犹见张徽一曲新。

长说上皇和泪教,月明南内更无人。


吊屈原文

唐代柳宗元

后先生盖千祀兮,余再逐而浮湘。求先生之汨罗兮,揽蘅若以荐芳。愿荒忽之顾怀兮,冀陈辞而有光。

先生之不从世兮,惟道是就。支离抢攘兮,遭世孔疚。华虫荐壤兮,进御羔袖。牝鸡咿嗄兮,孤雄束咮?哇咬环观兮,蒙耳大吕。堇喙以为羞兮,焚弃稷黍。犴狱之不知避兮,宫庭之不处。陷涂藉秽兮,荣若绣黼。榱折火烈兮。娱娱笑舞。谗巧之哓哓兮,惑以为咸池。便媚鞠恧兮,美逾西施。谓谟言之怪诞兮,反置瑱而远违。匿重痼以讳避兮,进俞、缓之不可为。

何先生之凛凛兮,厉针石而从之?但仲尼之去鲁兮,曰吾行之迟迟。柳下惠之直道兮,又焉往而可施!今夫世之议夫子兮,曰胡隐忍而怀斯?惟达人之卓轨兮,固僻陋之所疑。委故都以从利兮,吾知先生之不忍;立而视其覆坠兮,又非先生之所志。穷与达固不渝兮,夫惟服道以守义。矧先生之悃愊兮,蹈大故而不贰。沉璜瘗佩兮,孰幽而不光?荃蕙蔽兮,胡久而不芳?

先生之貌不可得兮,犹仿佛其文章。托遗编而叹喟兮,涣余涕之盈眶。呵星辰而驱诡怪兮,夫孰救于崩亡?何挥霍夫雷电兮,苟为是之荒茫。耀姱辞之?曭朗兮,世果以是之为狂。哀余衷之坎坎兮,独蕴愤而增伤。谅先生之不言兮,后之人又何望。忠诚之既内激兮,抑衔忍而不长。芈为屈之几何兮,胡独焚其中肠。

吾哀今之为仕兮,庸有虑时之否臧。食君之禄畏不厚兮,悼得位之不昌。退自服以默默兮,曰吾言之不行。既媮风之不可去兮,怀先生之可忘!


贞元十四年旱甚见权门移芍药花

唐代吕温

绿原青垄渐成尘,汲井开园日日新。

四月带花移芍药,不知忧国是何人。


夏夜叹

唐代杜甫

永日不可暮,炎蒸毒我肠。

安得万里风,飘飖吹我裳。

昊天出华月,茂林延疏光。

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

虚明见纤毫,羽虫亦飞扬。

物情无巨细,自适固其常。

念彼荷戈士,穷年守边疆。

何由一洗濯,执热互相望。

竟夕击刁斗,喧声连万方。

青紫虽被体,不如早还乡。

北城悲笳发,鹳鹤号且翔。

况复烦促倦,激烈思时康。


田上

唐代崔道融

雨足高田白,披蓑半夜耕。

人牛力俱尽,东方殊未明。


官仓鼠

唐代曹邺

官仓老鼠大如斗,见人开仓亦不走。

健儿无粮百姓饥,谁遣朝朝入君口。


田翁

唐代杜荀鹤

白发星星筋力衰,种田犹自伴孙儿。

官苗若不平平纳,任是丰年也受饥。


北来人二首·其二

宋代刘克庄

十口同离仳,今成独雁飞。

饥锄荒寺菜,贫着陷蕃衣。

甲第歌钟沸,沙场探骑稀。

老身闽地死,不见翠銮归。


拟古九首

魏晋陶渊明

荣荣窗下兰,密密堂前柳。

初与君别时,不谓行当久。

出门万里客,中道逢嘉友。

未言心相醉,不在接杯酒。

兰枯柳亦衰,遂令此言负。

多谢诸少年,相知不忠厚。

意气倾人命,离隔复何有?

辞家夙严驾,当往至无终。

问君今何行?非商复非戎。

闻有田子泰,节义为士雄。

斯人久已死,乡里习其风。

生有高世名,既没传无穷。

不学狂驰子,直在百年中。

仲春遘时雨,始雷发东隅。

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

翩翩新来燕,双双入我庐。

先巢故尚在,相将还旧居。

自从分别来,门庭日荒芜;

我心固匪石,君情定何如?

迢迢百尺楼,分明望四荒,

暮作归云宅,朝为飞鸟堂。

山河满目中,平原独茫茫。

古时功名士,慷慨争此场。

一旦百岁後,相与还北邙。

松柏为人伐,高坟互低昂。

颓基无遗主,游魂在何方!

荣华诚足贵,亦复可怜伤。

东方有一士,被服常不完;

三旬九遇食,十年著一冠。

辛勤无此比,常有好容颜。

我欲观其人,晨去越河关。

青松夹路生,白云宿檐端。

知我故来意,取琴为我弹。

上弦惊别鹤,下弦操孤鸾。

愿留就君住,从令至岁寒。

苍苍谷中树,冬夏常如兹;

年年见霜雪,谁谓不知时。

厌闻世上语,结友到临淄。

稷下多谈士,指彼决吾疑。

装束既有日,已与家人辞。

行行停出门,还坐更自思。

不怨道里长,但畏人我欺。

万一不合意,永为世笑嗤。

伊怀难具道,为君作此诗。

日暮天无云,春风扇微和。

佳人美清夜,达曙酣且歌。

歌竟长叹息,持此感人多。

皎皎云间月,灼灼叶中华。

岂无一时好,不久当如何。

少时壮且厉,抚剑独行游。

谁言行游近?张掖至幽州。

饥食首阳薇,渴饮易水流。

不见相知人,惟见古时丘。

路边两高坟,伯牙与庄周。

此士难再得,吾行欲何求!

种桑长江边,三年望当采。

枝条始欲茂,忽值山河改。

柯叶自摧折,根株浮沧海。

春蚕既无食,寒衣欲谁待!

本不植高原,今日复何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