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文 > 辛弃疾 的诗 > 恋绣衾(无题)

恋绣衾(无题)

[宋代]:辛弃疾

长夜偏冷添被儿。枕头儿、移了又移。我自是笑别人底,却元来、当局者迷。

如今只恨因缘浅,也不曾、抵死恨伊。合手下、安排了,那筵席、须有散时。


“恋绣衾(无题)”译文及注释

漫长的夜晚格外寒冷,我不得不一次次地添加被褥。枕头也是,移来移去,总找不到最舒适的位置。我暗自嘲笑那些身陷其中却看不清真相的人,原来我自己也同样是“当局者迷”。

现在我只恨我们之间的因缘太浅,但即便如此,我也从未真正怨恨过你。要知道,任何宴席都终有散去的时候,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

“恋绣衾(无题)”鉴赏

这首词通过描绘长夜寒冷、枕头难安的情景,引出词人对人生境遇的深刻反思。上片“长夜偏冷添被儿”以寒冷的长夜为背景,暗示了词人心中的孤寂与不安。接着,“枕头儿、移了又移”则进一步表现了词人内心的烦躁与不安定。而“我自是笑别人底,却元来、当局者迷”一句,则透露出词人对自身境遇的清醒认识,同时也表达了对“当局者迷”这一普遍现象的讽刺。

下片则转向了对因缘与情感的思考。词人感叹“如今只恨因缘浅”,表达了对与某人因缘不深的遗憾。但紧接着他又说“也不曾、抵死恨伊”,显示出词人内心的宽容与释然。最后,“合手下、安排了,那筵席、须有散时”一句,则以宴席的散去比喻人生的无常与离合,既是对现实的接受,也是对未来的坦然面对。

全诗表达的感情:

这首词表达了词人在长夜寒冷中的孤寂与不安,以及对人生境遇的深刻反思。通过自嘲与讽刺,词人展现了对“当局者迷”这一现象的清醒认识。同时,他也表达了对因缘浅薄的遗憾,但内心却保持着宽容与释然。最后,以宴席的散去比喻人生的无常与离合,表达了对现实的接受与对未来的坦然面对。整首词情感深沉而富有哲理,展现了词人对人生的深刻洞察与超脱态度。

辛弃疾 简介

宋代·辛弃疾 的简介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 辛弃疾 的诗(76篇)

猜你喜欢

丑奴儿(次韵何文成灯下镜中桃花)

宋代石孝友

菱花镜里桃花笑,清影团团。月淡风寒。深夜移灯许细观。

武陵溪上当时事,何处飞鸾。泪纸惊澜。飘尽红英不忍看。


恋绣衾(无题)

宋代辛弃疾

长夜偏冷添被儿。枕头儿、移了又移。我自是笑别人底,却元来、当局者迷。

如今只恨因缘浅,也不曾、抵死恨伊。合手下、安排了,那筵席、须有散时。


落日怅望

唐代马戴

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

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

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

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


满庭芳·兰畹霜浓

宋代石孝友

兰畹霜浓,柳溪冰咽,春光先到江梅。瘦枝疏萼,特地破寒开。钩引天涯旧恨,双眉锁、九曲回肠。空销黯,故园何在,风月浸长淮。当年,吟赏处,醉山颓倒,飞屑成堆。怎奈向而今,雨误云乖。万里难凭驿使,那堪对、别馆离杯。谁知道,洛阳诗老,还有梦魂来。


至端州驿见杜五审言沈三佺期阎五朝隐王二无竞题壁慨然成咏

唐代宋之问

逐臣北地承严谴,谓到南中每相见。

岂意南中歧路多,千山万水分乡县。

云摇雨散各翻飞,海阔天长音信稀。

处处山川同瘴疠,自怜能得几人归。


百字令·月夜过七里滩

清代厉鹗

月夜过七里滩,光景奇绝。歌此调,几令众山皆响。

秋光今夜,向桐江,为写当年高躅。风露皆非人世有,自坐船头吹竹。万籁生山,一星在水,鹤梦疑重续。挐音遥去,西岩渔父初宿。

心忆汐社沉埋,清狂不见,使我形容独。寂寂冷萤三四点,穿破前湾茅屋。林净藏烟,峰危限月,帆影摇空绿。随风飘荡,白云还卧深谷。


江汉

唐代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临江仙·常记梦云楼上住

宋代石孝友

常记梦云楼上住,残灯影里迟留。依稀绿惨更红羞。露痕双脸泪,山样两眉愁。数片轻帆天际去,云涛烟浪悠悠。今宵独宿古江头。水腥鱼菜市,风碎荻花洲。


采桑子·花前失却游春侣

五代冯延巳

花前失却游春侣,独自寻芳。满目悲凉。纵有笙歌亦断肠。

林间戏蝶帘间燕,各自双双。忍更思量,绿树青苔半夕阳。


忆王孙·天涯随梦草青青

明代沈宜修

天涯随梦草青青,柳色遥遮长短亭。枝上黄鹂怨落英。远山横,不尽飞云自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