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茶花”译文及注释
随着风力和日光的逐渐雕琢与渲染,仙境般的园林(仙囿)中花朵绽放,绚烂多彩。然而,在这百花争艳之中,有一种花的颜色却异常鲜艳,犹如猩猩之血般浓烈,以至于其他花朵的颜色在它面前都显得黯淡无光,仿佛失去了生命。
就在今天,这样一朵独一无二的花朵竟然凋落在台阶前,这怎能不让人心生惋惜与怨恨呢?或许,那些观赏者会因此而怨恨那不懂得欣赏、不善待这朵花的孙秀吧(这里孙秀可能是一个虚构的人物,代表那些不懂得珍惜美好事物的人)。
“山茶花”鉴赏
这首诗以花为媒介,巧妙地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被忽视或摧残的惋惜与愤慨。首句“风裁日染开仙囿”以仙境般的园林为背景,描绘了一个充满生机与美丽的场景。然而,接下来的“百花色死猩血谬”却笔锋一转,通过对比的手法突出了某一朵花的独特与艳丽,同时也暗示了其他花朵在其面前的黯然失色。
第三句“今朝一朵堕阶前”则将读者的注意力引向了花朵的凋落,营造出一种悲伤与惋惜的氛围。而最后一句“应有看人怨孙秀”则通过虚构的人物孙秀,将诗人的情感推向了高潮。这里的孙秀不仅代表了那些不懂得欣赏美好事物的人,更可能象征着某种社会现象或力量,它们无情地摧残着美好与纯真。
全诗表达的感情: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被忽视或摧残的深深惋惜与愤慨。通过描绘一朵独特而艳丽的花朵的凋落,诗人巧妙地传达了自己对现实的不满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同时,诗中也蕴含着一种对人性、对社会的深刻反思与批判。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贯休简介
唐代·贯休的简介

贯休(823~912年),俗姓姜,字德隐,婺州兰豁(一说为江西进贤县)人,唐末五代著名画僧。7岁时投兰溪和安寺圆贞禅师出家为童侍。贯休记忆力特好,日诵《法华经》1000字,过目不忘。贯休雅好吟诗,常与僧处默隔篱论诗,或吟寻偶对,或彼此唱和,见者无不惊异。贯休受戒以后,诗名日隆,仍至于远近闻名。乾化二年(915年)终于所居,世寿89。
...〔► 贯休的诗(4篇)〕猜你喜欢
登高丘而望远
登高丘,望远海。
六鳌骨已霜,三山流安在?
扶桑半摧折,白日沈光彩。
银台金阙如梦中,秦皇汉武空相待。
精卫费木石,鼋鼍无所凭。
君不见骊山茂陵尽灰灭,牧羊之子来攀登。
盗贼劫宝玉,精灵竟何能?
穷兵黩武今如此,鼎湖飞龙安可乘?
长干行·其二
忆妾深闺里,烟尘不曾识。
嫁与长干人,沙头候风色。
五月南风兴,思君下巴陵。
八月西风起,想君发扬子。
去来悲如何,见少离别多。
湘潭几日到,妾梦越风波。
昨夜狂风度,吹折江头树。
淼淼暗无边,行人在何处。
好乘浮云骢,佳期兰渚东。
鸳鸯绿蒲上,翡翠锦屏中。
自怜十五余,颜色桃花红。
那作商人妇,愁水复愁风。
水调歌头(送张左司)
君恩九鼎重,臣命一毫轻。出身事主,刚甚须作不平鸣。老却西山薇蕨,闲损南窗松菊,羞死汉公卿。豺狼敢横道,草木要知名。
秋已素,人又去,若为情。长沙何在,风送呜咽暮潮声。举棹却寻归路,挥尘莫谈时事,得酒且频倾。一片古时月,千里伴君行。
惜奴娇·我已多情
我已多情,更撞著、多情底你。
把一心、十分向你。
尽他们,劣心肠、偏有你。
共你。风了人,只为个你。
宿世冤家,百忙里、方知你。
没前程、阿谁似你。
坏却才名,到如今、都因你。
是你。我也没星儿恨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