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文 > 庄昶的诗 > 僧一庵

僧一庵

[明代]:庄昶

云在青天水在瓶,古僧何处说今僧。

一庵若问真何一,昨夜庵中火是灯。

“僧一庵”译文及注释

白云悠然飘浮在蓝天之上,清泉安然静置在瓶中,这样的景致如同禅意般深远。古代的僧人曾在何处向今人诉说他们的禅悟呢?若问我这简陋的小庵真正的禅意何在,那就请看昨夜庵中点亮的灯火,它如同明灯照亮内心,指引着修行的方向。

“僧一庵”鉴赏

这首诗以云、水、庵、灯为意象,构建了一个宁静、深远、富有禅意的意境。首句“云在青天水在瓶”,以云水的自然状态比喻禅的自在与超脱,云无拘无束地飘浮在青天之上,水则安然地静置在瓶中,这种自然、和谐的状态正是禅者所追求的内心境界。次句“古僧何处说今僧”,通过古今僧人的对比,引发了对禅悟传承的思考,暗示禅悟是一种超越时空的智慧,古僧的禅悟与今僧并无二致。

后两句“一庵若问真何一,昨夜庵中火是灯”,则通过具体的场景来展现禅的意境。简陋的小庵中,真正的禅意何在?诗人没有直接回答,而是用“昨夜庵中火是灯”来暗示。这里的“火是灯”不仅指庵中点亮的灯火,更象征着内心的明灯,即禅悟之光。灯火在黑暗中照亮道路,内心的明灯则照亮修行的道路,指引人们走向觉悟。

全诗表达的感情: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禅意的深刻理解和体悟。通过描绘云、水、庵、灯等意象,构建了一个宁静、深远、富有禅意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禅悟的追求和向往。同时,诗人也通过古今僧人的对比和庵中火灯的象征,暗示了禅悟的传承和内心的明灯对于修行的重要性。整首诗充满了禅意和哲理,引人深思。

庄昶简介

明代·庄昶的简介

庄昶

庄昶(1437~1499)明代官员、学者。字孔暘,一作孔阳、孔抃,号木斋,晚号活水翁,学者称定山先生,汉族,江浦孝义(今江苏南京浦口区东门镇)人。成化二年进士,历翰林检讨。因反对朝庭灯彩焰火铺张浪费,不愿进诗献赋粉饰太平,与章懋、黄仲昭同谪,人称翰林四谏。被贬桂阳州判官,寻改南京行人司副。以忧归,卜居定山二十余年。弘治间,起为南京吏部郎中。罢归卒,追谥文节。昶诗仿击壤集之体。撰有《庄定山集》十卷。

...〔► 庄昶的诗(5篇)

猜你喜欢

僧一庵

明代庄昶

云在青天水在瓶,古僧何处说今僧。

一庵若问真何一,昨夜庵中火是灯。

初度述怀二首 其二

明代孙承恩

学道蹉跎秖未成,岁华荏苒壮心惊。乌纱不愧青天覆,玄鬓从教白雪生。

皇览岂能忘卜梦,闻诗犹自忆趋庭。天涯忽忽思千种,风木声中泪最清。

清平乐·霁光摇目

宋代石孝友

霁光摇目。春入郊原绿。残雪压枝堆烂玉。时闻枝间蔌蔌。瘦藤细履平沙。醉中一任欹斜。落日数声啼鸟,香风满路梅花。

古像赞二百零五首 其三十八 子思

明代孙承恩

学本心传,道原性命。唐虞授受,父师讲论。三十三篇,广大精深。

继往开来,非子孰任。

古像赞二百零五首 其一九六 刘文正公

明代孙承恩

脱迹空门,致身台铉。大计密谋,忠勤不倦。滦京崇崇,王气所钟。

定鼎宅中,召公之功。

茶瓶儿·相对盈盈一水

宋代石孝友

相对盈盈一水。多声价、开名得字。刚能见也还抛弃。负了万红千翠。留无计。来无计。□□□、成何况味。而今若没些儿事。却枉了、做人一世。

好事近 其三

宋代石孝友

男儿四方志,岂久困泥沙。束书匣剑,依旧旅食在京华。

蹭蹬青云未遂,奔走红尘何计,敛袂且还家。草木渐黄落,风月正清嘉。

友猿鹤,宅丘壑,乐生涯。几时雷雨,轰磕平地起龙蛇。

尺箠可鞭夷狄,寸舌可盂社稷,无路踏云车。今古万千事,洒泪向黄花。

菩萨蛮 其一

宋代石孝友

酒浓花艳秋波滑。舞馀腰素花枝活。相见又还休。不禁归去愁。

醉衾成独拥。月冷知霜重。早是梦难成。梅花肠断声。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

魏晋阮籍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山茶花

唐代贯休

风裁日染开仙囿,百花色死猩血谬。

今朝一朵堕阶前,应有看人怨孙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