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文 > 韦应物的诗 > 送杨氏女

送杨氏女

[唐代]:韦应物

永日方戚戚,出行复悠悠。

女子今有行,大江溯轻舟。

尔辈苦无恃,抚念益慈柔。

幼为长所育,两别泣不休。

对此结中肠,义往难复留。

自小阙内训,事姑贻我忧。

赖兹托令门,任恤庶无尤。

贫俭诚所尚,资从岂待周。

孝恭遵妇道,容止顺其猷。

别离在今晨,见尔当何秋。

居闲始自遣,临感忽难收。

归来视幼女,零泪缘缨流。


“送杨氏女”译文及注释

整天忧郁不安,出门远行更是悠悠难返。

女儿今天要出嫁,乘坐小舟溯江而上前往大江之畔。

你们自幼失去父亲依靠,我抚养你们更加慈爱温柔。

妹妹是姐姐一手抚养大的,两人分别时泣泪难休。

面对这种分别的场景,我心中悲伤难抑,但道义所在难以挽留。

女儿啊,你从小缺少母亲的教育,嫁到夫家后可能会让我担忧。

幸好你嫁入的是有教养的门庭,希望他们能够宽容、体恤,这样我就没有什么可忧虑的了。

贫穷节俭是值得崇尚的,嫁妆的多少哪能计较周全。

你要遵守妇道,孝顺恭敬,举止要顺从公婆的意愿。

今天早晨就要和你分别,不知何时才能再见你的容颜。

平日里还能自我排遣,但面对这离别的感伤,泪水却忽然难以止住。

回到家后看到年幼的女儿,泪水沿着帽带流淌下来。

“送杨氏女”鉴赏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诗人以深情的笔触描写了自己送女儿出嫁时的复杂心情。

首句“永日方戚戚,出行复悠悠”,诗人用“永日”和“出行”两个词,勾画出了自己整日忧郁不安,远行难返的心情,为全诗奠定了悲伤的基调。

接下来的“女子今有行,大江溯轻舟”,诗人直接点明了女儿出嫁的主题,女儿乘坐小舟溯江而上前往大江之畔,意味着她即将离开父母,开始新的生活。

“尔辈苦无恃,抚念益慈柔。幼为长所育,两别泣不休。”诗人表达了对女儿们自幼失去父亲依靠的同情,以及自己抚养她们的慈爱温柔。妹妹是姐姐一手抚养大的,两人分别时泣泪难休,这种姐妹情深也让人动容。

“对此结中肠,义往难复留。”面对这种分别的场景,诗人心中悲伤难抑,但道义所在难以挽留。这既是对女儿出嫁的无奈接受,也是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慨。

“自小阙内训,事姑贻我忧。赖兹托令门,任恤庶无尤。”诗人担心女儿从小缺少母亲的教育,嫁到夫家后可能会让自己担忧。但幸好女儿嫁入的是有教养的门庭,希望他们能够宽容、体恤,这样自己就没有什么可忧虑的了。这既是对女儿的殷切期望,也是对女儿未来生活的美好祝愿。 “贫俭诚所尚,资从岂待周。孝恭遵妇道,容止顺其猷。”诗人告诫女儿要贫穷节俭、孝顺恭敬、遵守妇道、举止顺从公婆的意愿。这是对女儿未来生活的具体指导,也是对传统妇德的强调。

最后四句“别离在今晨,见尔当何秋。居闲始自遣,临感忽难收。归来视幼女,零泪缘缨流。”诗人再次强调了离别的悲伤和不舍。今天早晨就要和女儿分别,不知何时才能再见她的容颜。平日里还能自我排遣,但面对这离别的感伤,泪水却忽然难以止住。回到家后看到年幼的女儿,泪水更是沿着帽带流淌下来。这种深情的描写,让人感受到了诗人对女儿深深的爱和不舍。

表达的情感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女儿出嫁时的复杂心情,既有对女儿未来生活的美好祝愿和殷切期望,也有对女儿离别的悲伤和不舍。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情的描写,让人感受到了母爱的伟大和无私。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传统妇德的强调和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慨。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送别诗。

韦应物简介

唐代·韦应物的简介

韦应物

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汉族,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 韦应物的诗(22篇)

猜你喜欢

寄全椒山中道士

唐代韦应物

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

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

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

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独不见

唐代沈佺期

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

谁为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


赠阙下裴舍人

唐代钱起

二月黄莺飞上林,春城紫禁晓阴阴。

长乐钟声花外尽,龙池柳色雨中深。

阳和不散穷途恨,霄汉长怀捧日心。

献赋十年犹未遇,羞将白发对华簪。


蜀先主庙

唐代刘禹锡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

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凄凉蜀故妓,来舞魏宫前。


春宵

宋代苏轼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无题·凤尾香罗薄几重

唐代李商隐

凤尾香罗薄几重,碧文圆顶夜深缝。

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

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

斑骓只系垂杨岸,何处西南任好风。(任 一作:待)


送薛存义序

唐代柳宗元

河东薛存义将行,柳子载肉于俎,崇酒於觞,追而送之江浒,饮食之。且告曰:“凡吏于土者,若知其职乎?盖民之役,非以役民而已也。凡民之食于土者,出其什一佣乎吏,使司平于我也。今我受其直,怠其事者,天下皆然。岂惟怠之,又从而盗之。向使佣一夫于家,受若值,怠若事,又盗若货器,则必甚怒而黜罚之矣。以今天下多类此,而民莫敢肆其怒与黜罚者,何哉?势不同也。势不同而理同,如吾民何?有达于理者,得不恐而畏乎!”

存义假令零陵二年矣。早作而夜思,勤力而劳心;讼者平,赋者均,老弱无怀诈暴憎。其为不虚取直也的矣,其知恐而畏也审矣。

吾贱且辱,不得与考绩幽明之说;于其往也,故赏以酒肉而重之以辞。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

唐代刘长卿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

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

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江州重别薛六柳八二员外

唐代刘长卿

生涯岂料承优诏,世事空知学醉歌。

江上月明胡雁过,淮南木落楚山多。

寄身且喜沧洲近,顾影无如白发何。

今日龙钟人共弃,愧君犹遣慎风波。


同题仙游观

唐代韩翃

仙台初见五城楼,风物凄凄宿雨收。

山色遥连秦树晚,砧声近报汉宫秋。

疏松影落空坛静,细草香闲小洞幽。

何用别寻方外去,人间亦自有丹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