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文 > 韦应物的诗 > 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

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

[唐代]:韦应物

凄凄去亲爱,泛泛入烟雾。

归棹洛阳人,残钟广陵树。

今朝此为别,何处还相遇。

世事波上舟,沿洄安得住。


“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译文及注释

我凄凄切切地告别了亲爱的朋友,乘着小船泛泛地驶入茫茫烟雾之中。归心似箭的洛阳人呀,只能听到那广陵城外寺庙传来的残钟声和树影婆娑。今天在这里与你分别,不知何时何地还能再次相遇。世事就像那河上的小舟,随着波浪起伏,又怎能停得住呢?

“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鉴赏

情感表达:

诗人在首联以“凄凄去亲爱”开篇,直接点明了离别的痛苦和不舍。接着“泛泛入烟雾”则描绘了小船驶入茫茫烟雾中的景象,进一步渲染了离别的凄凉氛围。

颔联“归棹洛阳人,残钟广陵树”通过描绘洛阳归人和广陵残钟树影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离别后归途的憧憬和对故地的留恋。

颈联“今朝此为别,何处还相遇”则直接抒发了诗人对再次相遇的渴望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尾联“世事波上舟,沿洄安得住”则以比喻的方式揭示了人生的无常和世事的变迁,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无奈。

意象与意境:

诗中通过“亲爱”、“烟雾”、“归棹”、“残钟”、“广陵树”等意象,营造了一种离别时的凄凉、迷茫和不舍的氛围。

同时,诗人运用对比和比喻的手法,将离别之情与人生无常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深沉的情感和哲理。

三、全诗表达的感情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离别时的凄凉、不舍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诗人在面对离别时,内心充满了痛苦和无奈。他试图通过描绘离别时的景象和氛围来抒发内心的情感,同时也表达了对再次相遇的渴望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离别的深刻感悟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韦应物简介

唐代·韦应物的简介

韦应物

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汉族,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 韦应物的诗(22篇)

猜你喜欢

西塞山怀古

唐代刘禹锡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独不见

唐代沈佺期

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

谁为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


浣溪沙

宋代石孝友

迎客西来送客行。堆堆历历短长亭。_人残酒不能醒。

烟染暮山浮紫翠,霜凋秋叶复丹青。凭谁图写入银屏。


听筝

唐代李端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寄韩谏议注

唐代杜甫

今我不乐思岳阳,身欲奋飞病在床。

美人娟娟隔秋水,濯足洞庭望八荒。

鸿飞冥冥日月白,青枫叶赤天雨霜。

玉京群帝集北斗,或骑麒麟翳凤凰。

芙蓉旌旗烟雾落,影动倒景摇潇湘。

星宫之君醉琼浆,羽人稀少不在旁。

似闻昨者赤松子,恐是汉代韩张良。

昔随刘氏定长安,帷幄未改神惨伤。

国家成败吾岂敢,色难腥腐餐枫香。

周南留滞古所惜,南极老人应寿昌。

美人胡为隔秋水,焉得置之贡玉堂。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唐代王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馀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近试上张水部

唐代朱庆馀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凉思

唐代李商隐

客去波平槛,蝉休露满枝。永怀当此节,倚立自移时。

北斗兼春远,南陵寓使迟。天涯占梦数,疑误有新知。


陇西行四首·其二

唐代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春闺 一作:深闺)


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

唐代韦应物

兵卫森画戟,宴寝凝清香。

海上风雨至,逍遥池阁凉。

烦疴近消散,嘉宾复满堂。

自惭居处崇,未睹斯民康。

理会是非遣,性达形迹忘。

鲜肥属时禁,蔬果幸见尝。

俯饮一杯酒,仰聆金玉章。

神欢体自轻,意欲凌风翔。

吴中盛文史,群彦今汪洋。

方知大藩地,岂曰财赋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