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文 > 韦应物的诗 > 观田家

观田家

[唐代]:韦应物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

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

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

仓禀无宿储,徭役犹未已。

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


“观田家”译文及注释

细雨绵绵滋润着万物,使得百花草木焕然一新;一声春雷响过,惊醒了蛰伏的虫豸,宣告着春天的正式开始。农田里的农人们从此再也没有多少闲暇时光,耕种的季节已经到来。

年轻力壮的男人们纷纷走出家门,来到田野间辛勤劳作;家中的庭院和田地也都被精心打理,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丰收。他们早出晚归,常常在日落之后才回到家中,疲惫却满足。有时,他们还会牵着牛到西边的山涧饮水,让疲惫的牲畜也得以休憩。

尽管饥饿和劳累时常困扰着他们,但每当看到雨露滋润下茁壮成长的庄稼,他们心中便充满了喜悦。然而,现实却并不总是那么美好,仓库里并没有多少余粮,而徭役和赋税却依然沉重地压在他们的肩上。

想到这里,诗人不禁感到惭愧。自己作为不事耕作的官员,却享受着来自乡村的俸禄和供养。这份惭愧之情,正是诗人对农民辛劳的深切同情和对社会不公的深刻反思。

“观田家”鉴赏

自然与生活的交融:诗的开篇以“微雨”和“一雷”为引子,巧妙地将自然界的变化与农民的生活节奏紧密联系在一起。细雨和春雷不仅带来了春天的气息,也预示着农忙季节的到来。这种自然与生活的交融,使得整首诗充满了生动的画面感和浓郁的生活气息。

农民形象的塑造:“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这两句诗通过描绘农民们忙碌的身影和精心打理的田地,生动地塑造了一个勤劳、坚韧的农民形象。他们不畏艰辛,不辞劳苦,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着美好的生活。

情感与哲理的交融:诗人在描绘农民生活的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农民辛劳的同情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他通过“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等句子,展现了农民们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然而,他并没有回避现实中的问题,而是通过“仓禀无宿储,徭役犹未已”等句子,揭示了农民生活的艰辛和社会的不公。这种情感与哲理的交融,使得整首诗具有了更加深刻的内涵和更加广泛的社会意义。

自我反思与批判:诗人在诗的最后表达了自己的惭愧之情和批判意识。他意识到自己作为不事耕作的官员,却享受着来自乡村的俸禄和供养,这种不劳而获的行为让他感到愧疚和不安。这种自我反思和批判精神,不仅体现了诗人的高尚品格和道德情操,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反思社会现实和审视自身行为的重要视角。

韦应物简介

唐代·韦应物的简介

韦应物

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汉族,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 韦应物的诗(22篇)

猜你喜欢

定风波·万个琅玕节日影

宋代曹冠

万个琅玕节日影,两堤杨柳蘸涟漪。鸣鸟一声林愈静。吟兴。未曾移步已成诗。

旋汲清汀烹建茗,时寻野果劝金卮。况有良朋谈妙理。适意。此欢莫遣俗人知。


山坡羊·一个犁牛半块田

元代张养浩

一个犁牛半块田,收也凭天,荒也凭天。

粗茶淡饭饱三餐,早也香甜,晚也香甜。

布衣得暖胜丝绵,长也可穿,短也可穿。

草舍茅屋有几间,行也安然,待也安然。

雨过天青驾小船,鱼在一边,酒在一边。

夜归儿女话灯前,今也有言,古也有言。

日上三竿我独眠,谁是神仙,我是神仙。

南山空谷书一卷,疯也痴癫,狂也痴癫。


南乡子·南北短长亭

元代刘秉忠

南北短长亭,行路无情客有情。年去年来鞍马上,何成!短鬓垂垂雪几茎。

孤舍一檠灯,夜夜看书夜夜明。窗外几竿君子竹,凄清,时作西风散雨声。


秦中吟十首·重赋

唐代白居易

厚地植桑麻,所要济生民。

生民理布帛,所求活一身。

身外充征赋,上以奉君亲。

国家定两税,本意在忧人。

厥初防其淫,明敕内外臣:

税外加一物,皆以枉法论。

奈何岁月久,贪吏得因循。

浚我以求宠,敛索无冬春。

织绢未成匹,缲丝未盈斤。

里胥迫我纳,不许暂逡巡。

岁暮天地闭,阴风生破村。

夜深烟火尽,霰雪白纷纷。

幼者形不蔽,老者体无温。

悲喘与寒气,并入鼻中辛。

昨日输残税,因窥官库门:

缯帛如山积,丝絮似云屯。

号为羡余物,随月献至尊。

夺我身上暖,买尔眼前恩。

进入琼林库,岁久化为尘!


点绛唇·厚地高天

清代王国维

厚地高天,侧身颇觉平生左。小斋如舸,自许回旋可。

聊复浮生,得此须臾我。乾坤大,霜林独坐,红叶纷纷堕。


河北民

宋代王安石

河北民,生近二边长苦辛。

家家养子学耕织,输与官家事夷狄。

今年大旱千里赤,州县仍催给河役。

老小相依来就南,南人丰年自无食。

悲愁天地白日昏,路旁过者无颜色。

汝生不及贞观中,斗粟数钱无兵戎!


对酒

唐代李白

蒲萄酒,金叵罗,吴姬十五细马驮。

青黛画眉红锦靴,道字不正娇唱歌。

玳瑁筵中怀里醉,芙蓉帐底奈君何!


柳梢青·芳草閒门

清代蒋春霖

芳草閒门,清明过了,酒带香尘。白楝花开,海棠花落,容易黄昏。

东风阵阵斜曛,任倚遍、红阑未温。一片春愁,渐吹渐起,恰似春云。


悲愤诗

两汉蔡琰

汉季失权柄,董卓乱天常。

志欲图篡弑,先害诸贤良。

逼迫迁旧邦,拥主以自疆。

海内兴义师,欲共讨不祥。

卓众来东下,金甲耀日光。

平土人脆弱,来兵皆胡羌。

猎野围城邑,所向悉破亡。

斩截无孑遗,尸骸相撑拒。

马边悬男头,马后载妇女。

长驱西入关,迥路险且阻。

还顾邈冥冥,肝脾为烂腐。

所略有万计,不得令屯聚。

或有骨肉俱,欲言不敢语。

失意几微间,辄言毙降虏。

要当以亭刃,我曹不活汝。

岂复惜性命,不堪其詈骂。

或便加棰杖,毒痛参并下。

旦则号泣行,夜则悲吟坐。

欲死不能得,欲生无一可。

彼苍者何辜,乃遭此厄祸。

边荒与华异,人俗少义理。

处所多霜雪,胡风春夏起。

翩翩吹我衣,肃肃入我耳。

感时念父母,哀叹无穷已。

有客从外来,闻之常欢喜。

迎问其消息,辄复非乡里。

邂逅徼时愿,骨肉来迎己。

己得自解免,当复弃儿子。

天属缀人心,念别无会期。

存亡永乖隔,不忍与之辞。

儿前抱我颈,问母欲何之。

人言母当去,岂复有还时。

阿母常仁恻,今何更不慈。

我尚未成人,奈何不顾思。

见此崩五内,恍惚生狂痴。

号泣手抚摩,当发复回疑。

兼有同时辈,相送告离别。

慕我独得归,哀叫声摧裂。

马为立踟蹰,车为不转辙。

观者皆歔欷,行路亦呜咽。

去去割情恋,遄征日遐迈。

悠悠三千里,何时复交会。

念我出腹子,胸臆为摧败。

既至家人尽,又复无中外。

城廓为山林,庭宇生荆艾。

白骨不知谁,纵横莫覆盖。

出门无人声,豺狼号且吠。

茕茕对孤景,怛咤糜肝肺。

登高远眺望,魂神忽飞逝。

奄若寿命尽,旁人相宽大。

为复强视息,虽生何聊赖。

托命于新人,竭心自勖励。

流离成鄙贱,常恐复捐废。

人生几何时,怀忧终年岁。


南乡子·自述

宋代苏轼

凉簟碧纱厨。一枕清风昼睡馀。睡听晚衙无一事,徐徐。读尽床头几卷书。

搔首赋归欤。自觉功名懒更疏。若问使君才与术,何如。占得人间一味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