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文 > 李德裕的诗 > 谪岭南道中作

谪岭南道中作

[唐代]:李德裕

岭水争分路转迷,桄榔椰叶暗蛮溪。

愁冲毒雾逢蛇草,畏落沙虫避燕泥。

五月畲田收火米,三更津吏报潮鸡。

不堪肠断思乡处,红槿花中越鸟啼。


“谪岭南道中作”译文及注释

山岭间的水流争相分道,使得前行的道路变得曲折迷离;沿途的桄榔树和椰子叶遮蔽了蛮荒的溪流,显得幽暗而深邃。我忧愁地穿过毒雾弥漫之地,担心遇上蛇草(可能指有毒的植物或蛇类出没之地);又害怕踩到沙虫(一种生活在沙中的小虫,有时会对人造成伤害),因此连燕子的粪便都小心避开。五月份,畲族人在田间收获着如同火一般红的稻米;三更时分,渡口的官吏报告着潮水带来的鸡鸣声。最让我难以忍受的是这深深的思乡之情,每当听到红槿花丛中传来越鸟的啼鸣,都让我的心灵备受煎熬。

“谪岭南道中作”鉴赏

自然景色的描绘:诗的前四句通过“岭水争分”、“桄榔椰叶暗蛮溪”等生动形象的描绘,展现了岭南地区特有的自然风光,同时也透露出旅途的艰辛与环境的险恶。“愁冲毒雾逢蛇草,畏落沙虫避燕泥”更是将自然环境的恶劣与诗人的心理感受紧密结合,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地方风情的展示:“五月畲田收火米”一句,不仅描绘了畲族人民勤劳的景象,还以“火米”这一形象化的词语,展现了当地稻米的独特之处。同时,“三更津吏报潮鸡”则揭示了岭南地区独特的潮汐现象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习惯,增加了诗歌的地方色彩。

思乡之情的抒发:全诗以“不堪肠断思乡处,红槿花中越鸟啼”作结,将诗人深切的思乡之情推向了高潮。红槿花和越鸟的啼鸣本是自然之景,但在诗人眼中却成了触发思乡之情的媒介,使得整个画面充满了哀伤与凄凉。这种借景抒情的手法,使得诗歌的情感表达更加含蓄而深沉。

综上所述,《谪岭南道中作》不仅是一幅生动的岭南风光画,更是一曲深沉的思乡之歌。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情感,将自然景色、地方风情与个人情感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展现出了高超的艺术造诣和深邃的思想内涵。

李德裕简介

唐代·李德裕的简介

李德裕李德裕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和卓越成就。他被誉为晚唐时期的名相和贤相,历朝历代对其评价甚高。李商隐在为《会昌一品集》作序时誉之为“万古良相”,近代梁启超更是将他与管仲、商鞅、诸葛亮、王安石、张居正并列为中国六大政治家之一。 综上所述,李德裕是唐代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和战略家,他的政治成就和文学贡献都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 李德裕的诗(1篇)

猜你喜欢

谪岭南道中作

唐代李德裕

岭水争分路转迷,桄榔椰叶暗蛮溪。

愁冲毒雾逢蛇草,畏落沙虫避燕泥。

五月畲田收火米,三更津吏报潮鸡。

不堪肠断思乡处,红槿花中越鸟啼。


赠陈商

唐代李贺

长安有男儿,二十心已朽。

楞伽堆案前,楚辞系肘后。

人生有穷拙,日暮聊饮酒。

只今道已塞,何必须白首?

凄凄陈述圣,披褐鉏俎豆。

学为尧舜文,时人责衰偶。

柴门车辙冻,日下榆影瘦。

黄昏访我来,苦节青阳皱。

太华五千仞,劈地抽森秀。

旁古无寸寻,一上戛牛斗。

公卿纵不怜,宁能锁吾口?

李生师太华,大坐看白昼。

逢霜作朴樕,得气为春柳。

礼节乃相去,憔悴如刍狗。

风雪直斋坛,墨组贯铜绶。

臣妾气态间,唯欲承箕帚。

天眼何时开,古剑庸一吼。


清平乐·会昌

近现代毛泽东

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会昌城外高峰,颠连直接东溟。战士指看南粤,更加郁郁葱葱。


和太常韦主簿五郎温汤寓目之作

唐代王维

汉主离宫接露台,秦川一半夕阳开。

青山尽是朱旗绕,碧涧翻从玉殿来。

新丰树里行人度,小苑城边猎骑回。

闻道甘泉能献赋,悬知独有子云才。


庚子正月五日晓过大皋渡二首其一

宋代杨万里

雾外江山看不真,只凭鸡犬认前村。

渡船满板霜如雪,印我青鞋第一痕。


赋得青草池塘处处蛙

清代常纪

雨润池塘草,情欣向晚蛙。

传声连四野,得意向谁家。

鼓吹何云似,蝇鸣更有加。

六朝风雅尽,三叹意无涯。


田家元日

唐代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采薇歌

明代胡奎

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

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

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适安归矣?

于嗟徂兮,命之衰矣!


采桑子·高城鼓动兰釭灺

清代王国维

高城鼓动兰釭灺,睡也还醒,醉也还醒,忽听孤鸿三两声。

人生只似风前絮,欢也零星,悲也零星,都作连江点点萍。


次韵刘景文登郑王台见思五首其四

宋代黄庭坚

茗花浮曾坑,酒泛酌宜城。

路寻西九曲,人似汉三明。

千户非无相,五言空有声。

何时郭池晚,照影写闲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