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湖春行”译文及注释
绕过孤山寺以北漫步贾公亭以西,湖水初涨与岸平齐白云垂得很低。几只早出的黄莺争栖向阳的暖树,谁家新飞来的燕子忙着筑巢衔泥。野花竞相开放就要让人眼花缭乱,春草还没有长高才刚刚没过马蹄。最喜爱湖东的美景令人流连忘返,杨柳成排绿荫中穿过一条白沙堤。
“钱塘湖春行”鉴赏
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是一首描绘西湖早春景色的七言律诗。诗中不仅写出了早春的迷人景色,也抒发了诗人游览时的喜悦心情。
首联“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诗人从大处落笔,写孤山寺所在之北贾公亭之西,一开始就展现出宏大的视野。水面涨平与云脚相连,勾勒出早春西湖的水天相接、浑然一体的迷人景色。
颔联“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诗人抓住了“争”和“啄”两个极具表现力的动词,勾画并渲染了一幅早莺争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场景,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春天到来时生机勃勃的景象。
颈联“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诗人用“乱”字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春天百花齐放、争奇斗艳的景象;用“没马蹄”写出了青草浅短、柔软的特点,侧面突出了春草生机盎然的特点。这两句诗既写出了花卉之多,也写出了草浅。
尾联“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诗人以“最爱”一词直抒胸臆,同时点明诗旨,表达了诗人对西湖景色的喜爱之情。最后两句诗,诗人以“行不足”说明自然景物美不胜收,诗人也余兴未阑,集中饱满的感受给读者无尽的回味。
全诗结构严谨,对仗精工,语言质朴,清新自然,运用了白描的写法,把精心选择的镜头写入诗中,形象活现,即景寓情,从生意盎然的早春湖光中,体现出作者游湖时的喜悦心情,是当得起以上评语的。
创作背景:
白居易是在长庆二年(822年)的七月被任命为杭州刺史的,而在宝历元年(825年)三月又出任了苏州刺史,所以这首《钱塘湖春行》应当写于长庆三、四年间的春天。此诗通过写西湖早春明媚风光的描绘,抒发了作者早春游湖的喜悦和对钱塘湖风景的喜爱,更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之美的热爱之情。
白居易简介
唐代·白居易的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白居易的诗(87篇)〕猜你喜欢
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
在昔闻南亩,当年竟未践。
屡空既有人,春兴岂自免。
夙晨装吾驾,启涂情己缅。
鸟弄欢新节,泠风送馀善。
寒竹被荒蹊,地为罕人远;
是以植杖翁,悠然不复返。
即理愧通识,所保讵乃浅。
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
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
秉耒欢时务,解颜劝农人。
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
虽未量岁功,既事多所欣。
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问津。
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
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
观刈麦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