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至塞上”译文及注释
乘单车想去慰问边关,路经的属国已过居延。千里飞蓬也飘出汉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无尽黄河上落日浑圆。到萧关遇到侦候骑士,告诉我都护已在燕然。
“使至塞上”鉴赏
王维的《使至塞上》是一首边塞诗,描绘了边塞地区的壮丽景色,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边塞将士的敬仰与对国家的忠诚。
首联“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点明了诗人出使边塞的目的,同时以“单车”与“属国”的对比,暗示了此行的孤独与艰险。
颔联“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诗人以“征蓬”和“归雁”自比,表达了自己远离家乡、为国出征的悲壮情感。同时,这两句也展现了边塞地区的广阔与荒凉。
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整首诗的高潮部分,也是传唱千古的名句。这两句诗以简洁的笔触描绘了边塞的壮丽景色:在广袤无垠的沙漠中,一缕孤烟笔直升起;在辽阔的长河之上,一轮落日浑圆如盘。这两句不仅写出了大漠的宽广与寂寥,更通过“孤烟”与“落日”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苍凉。
尾联“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诗人描述了在萧关遇到了侦察兵,得知都护正在燕然山前线指挥战斗的消息。这一联既展现了边塞的紧张与战斗气氛,也表达了诗人对边塞将士的敬仰与对国家安全的关注。
整首诗以边塞为背景,以诗人出使边塞的经历为主线,通过描绘边塞的壮丽景色与战斗气氛,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忠诚与对边塞将士的敬仰。同时,诗中也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苍凉,使整首诗充满了深沉的情感与哲理。
创作背景:
开元二十五年(737年)春,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在青涤西大破吐蕃军。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奉使凉州,出塞宣慰,察访军情,并任河西节度使判官,实际上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这首诗即作于此次出塞途中。诗中既反映了边塞生活,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对都护的赞叹,表达了诗人的抑郁、孤寂、思乡之情感。
王维简介
唐代·王维的简介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 王维的诗(74篇)〕猜你喜欢
行行游且猎篇
边城儿,生年不读一字书,但知游猎夸轻趫。
胡马秋肥宜白草,骑来蹑影何矜骄。
金鞭拂雪挥鸣鞘,半酣呼鹰出远郊。
弓弯满月不虚发,双鸧迸落连飞髇。
海边观者皆辟易,猛气英风振沙碛。
儒生不及游侠人,白首下帷复何益!
述怀
中原初逐鹿,投笔事戎轩。
纵横计不就,慷慨志犹存。
杖策谒天子,驱马出关门。
请缨系南越,凭轼下东藩。
郁纡陟高岫,出没望平原。
古木鸣寒鸟,空山啼夜猿。
既伤千里目,还惊九逝魂。
岂不惮艰险?深怀国士恩。
季布无二诺,侯嬴重一言。
人生感意气,功名谁复论。
观刈麦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