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说原文及翻译
- 《文言文》
- 2024-06-25 12:46:11
习惯说原文

蓉少时,读书养晦堂之西偏一室。俛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辄起,绕室以旋。室有洼径尺,浸淫日广。每履之,足苦踬焉;既久而遂安之。
一日父来室中,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命童子取土平之。
后蓉履其地,蹴然以惊,如土忽隆起者;俯视地,坦然则既平矣。已而复然,又久而后安之。
噫!习之中人甚矣哉!足履平地,不与洼适也;及其久,而漥者若平。至使久而即乎其故,则反窒焉而不宁。故君子之学,贵慎始。
习惯说原文及翻译
我年青的时候,在养晦堂西边的一间屋里读书。低下头念一阵,就仰起头思想书中的道理,思想了还不明白,就起来在屋里兜圈子。地上有尺把长直径的一个小洼,渐渐地一天大似一天。每逢踏着它的时候,两脚就怕跌倒;谁知日子一久,便也不觉得有甚么不安了。
一天父亲来到屋里,看到了这小洼笑道:“一个屋子都治不好,怎么能给国家社会服务?”便叫仆役弄了土来填平它。
以后我再踏到那先前有洼的地方时,像脚碰着了甚么东西似地突然一惊,如同地忽然高起来了一样;低下头看看地,原来已经填得平坦坦的了。一会又走到那里时,还是这样,直等日子一久,然后才不觉得有甚么不安了。
唉!习惯对于人的影响好厉害呀!本来脚踏平地才适宜,并不适宜踏洼地的;但日子一久,踏洼地也像踏平地一样了。至于久了以后再踏平地,那就反而觉得阻塞不通而不安了。所以极有修养的人治学问,主要是在开始的时候小心谨慎。
导赏
本文主题即篇末那一句话──“君子之学贵慎始”。作者为了说明这句话,先说习惯是怎样养成的,及养成了习惯以后不好改正的情形,用室中小洼这件事情作了一个比喻。不过习惯有好有坏:好习惯对人有利,坏习惯对人有害。因此,人应当养成好习惯,不要养成坏习惯。要想这样,就得在习惯尚未养成以前,先须分别一下好与坏:是好的就可以养成习惯,是坏的就绝对不能养成习惯。所以说在开始的时候要小心谨慎。
本文分为四段:前三段是敍事,末一段是解说;头段以“足履小洼”“既久遂安”来比喻习惯的养成;二三两段用以比喻习惯养成之后的不易改正;四段指出习惯对人影响之大,归纳到本文的主题。
作者/出处
刘蓉
刘蓉(公元一八〇六──一八七三),字孟容。号霞仙,清代湖南湘乡县人。秀才出身,初任曾国藩的幕僚,为当时桐城文派的知名人物;后累官至陕西巡抚,曾剿平叛回;因击捻匪无功,罢职归家。着有《养晦堂诗文集》《思辨录疑义》。
创作背景
习和惯这两个字是一个意思,对于某一种事情熟练了以后,不知不觉地就自然成了一个常例,便叫做“习”或“惯”。两字连辍到一块,就构成一个同义联合复名词,意义并没有变。普通我们说某人的习惯,也可以说是某人积久养成的一种性质。《书经》说:“习与性成”,这是说习惯了就能成了一种性质。《孔子家语》说:“习惯若自然也”,这是说习惯了便像本来就这样似的。本文就是对于习惯的解说,选自作者文集。
本文由作者笔名:古诗词鉴赏于 2024-06-25 12:46:11发表在本站,原创文章,禁止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www.wenshanshuhai.com/wenyanwen/7883.html
相关文章
- 1. 和桃源诗序翻译及原文
- 2. 童趣文言文
- 3. 读书要三到翻译和原文
- 4. 醉翁操苏轼原文及翻译
- 5. 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译文赏析
- 6. 触龙说赵太后译文告诉我们的道理
- 7. 丰乐亭记文言文翻译
- 8. 宋玉对楚王问原文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