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子骞童年文言文翻译

  • 古诗词鉴赏古诗词鉴赏
  • 文言文
  • 2024-06-18 12:42:13

闵子骞童年文言文

闵子骞童年文言文翻译

    闵子骞,名损,鲁人也。父取后妻,生二子,骞供养父母,孝敬无怠。后母嫉之,所生亲子,衣加棉絮,子骞与芦花絮衣。其父不知,冬月,遣子御车,骞不堪甚,骞手冻,数失缰靷,父乃责之,骞终不自理。父密察之,知骞有寒色,父以手抚之,见衣甚薄,毁而观之,始知非絮。后妻二子,纯衣以绵。父乃悲叹,遂遣其妻。子骞雨泪前白父曰︰“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愿大人思之。”父惭而止。后母悔过,遂以三子均平,衣食如一,得成慈母。孝子闻于天下。

闵子骞童年文言文翻译

    闵子骞,名损,是鲁国人。他的父亲娶了一位后妻,生了两个儿子。闵子骞非常孝敬父母,尽心供养,毫不懈怠。然而,他的后母嫉妒他,给亲生儿子穿的衣服里塞满了棉絮,而给闵子骞穿的衣服里塞的却是芦花。他的父亲并不知情。

    冬天,父亲让闵子骞驾车,闵子骞因为寒冷而难以忍受,手冻得僵硬,多次失去了缰绳的控制。父亲于是责备他,但闵子骞始终不肯为自己辩解。

    父亲暗中观察,发现闵子骞面色有寒色,便用手去摸他的衣服,发现衣服很薄,便拆开来看,这才知道里面不是棉絮而是芦花。而后母所生的两个儿子,则穿着用棉絮做的衣服。

    父亲非常悲伤,于是决定赶走他的后妻。闵子骞流着泪走到父亲面前,说:“如果母亲在,只有我一个人寒冷;如果母亲走了,三个孩子都要受冻。希望父亲您考虑清楚。”父亲听后感到惭愧,于是决定不再赶走妻子。

    后母得知此事后,深感后悔,于是对三个孩子一视同仁,衣食均分,最终成为了一个慈爱的母亲。闵子骞的孝行也传遍了天下。

    闵子骞的故事主题是宣扬孝道,富有浓厚的教育意义。

闵子骞童年文言文赏析

    闵子骞的父亲娶了个后妻,生了两个孩子;后母不喜欢闵子骞,但闵子骞仍非常孝顺。后母给亲生儿子做的冬衣是棉衣,给闵子骞的却是用芦苇花絮做的。闵子骞的父亲不知道这个情况,寒天里还让他驾车。闵子骞忍受不了寒冷,几次拿不稳缰绳,父亲因此而斥责他,但他始终不作申辩。后来父亲仔细观察,发现他面色很差,像在挨冷;于是用手摸摸他,发现闵子骞穿得非常单薄,撕开他的衣服一看,发觉他穿的原来不是棉衣。父亲感到非常悲痛,于是要休掉后妻。闵子骞流着泪劝父亲不要这样做,因为后母被休,三个儿子都会无人照顾。闵子骞的父亲受到感动而打消了休妻的念头,后母也改过自新,平等地对待三个儿子。闵子骞的孝名也因此传扬天下。

    故事以“棉衣”事件为中心,一波三折,起伏跌宕。先是闵子骞的孝行引来后母的不悦;由后母的不悦引出“棉衣”事件;“棉衣”事件的拆穿又以一段颇具戏剧性的小插曲─“御车”来展开。故事的结局更出人意料:该受惩罚者不但没有被惩罚,反而同受害者一起成为慈母孝子。故事的变化,都紧扣在一个“孝”字之上。

    通过闵子骞再三忍让,不计较他人过失,作者为闵子骞刻画了宽厚仁爱的孝子形象。故事一开始就点明“骞供养父母,孝敬无怠”,后来写到闵子骞受了莫大的委屈,挨了冻并受到父亲的责备,也不作辩解,突出闵子骞恪守孝道的超凡程度。更动人的是子骞处处为他人着想,父亲要把后母休去,闵子骞想到同父异母的两个弟弟无母后孤单无依的处境,哭着阻止父亲,如此胸襟更非一般人所能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