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原文及翻译
- 《文言文》
- 2024-06-17 13:47:59
爱莲说原文及翻译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爱莲说原文及翻译
在水里和陆地上,无论草本的、木本的花,可爱的很多;晋朝的陶渊明专喜爱菊花。自从唐朝以来,社会上的人,都非常喜爱牡丹。我单单喜爱莲花的从淤泥里生出来却染不上污浊,在澄清水波里洗濯却并不妖艳;当中是通着的,外面是垂直的,既不像蔓生植物那样弯曲,也没有枝节;发出来的香味,越远越清雅,亭亭地、纯洁地耸立着,可以从远处观看欣赏,不好去狎暱玩弄它。
我说:菊花,是花里面的隐士;牡丹,是花里面的富贵人;莲花,是花里面的君子。咳!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见过;对于莲花的爱好,和我一样的是谁呢?对于牡丹的爱好,当然就多了!
爱莲说赏析
本篇是解说体裁的小品文。作者把莲花的可爱处向人解说──虽然正说莲花,实则是写君子──使人明白莲花为甚么可爱,自己为甚么单单喜爱莲花。他以莲花的清雅纯洁,比喻君子的高尚品格;说明莲花可爱的道理,以映衬君子令人钦敬的地方。但莲花虽然可爱,却除自己以外,无人喜爱它;暗示世人不知钦敬君子,都像喜爱牡丹一样,热中于富贵利禄。最后的喟叹,含有无限寂寞之感,意味无穷,耐人咀嚼。
本篇只有两段:(1)要说自己爱莲,却先说别人爱菊爱牡丹,然后引出正题,这是解说文写作方法之一。引出正题以后,即详说莲花的品格清高,令人敬爱。(2)以三种花比三种人,不直接加以批评,只以喜爱的人的多寡而发生喟叹,令读者自加选择。
作者/出处
周敦颐
周敦颐(公元一零一七──一零七二),原名敦实,因避宋英宗赵曙(他在未做皇帝时,宋仁宗赐给他一个名字叫“宗实”)的名讳,改为敦颐,字茂叔,宋代中叶道州营道县(今湖南道县)人。为人胸怀洒落,人品甚高,做过分宁、桂阳、南安、南昌、郴州、南康等地的地方官吏,以善于断狱着称。后于南康任内,移家庐山莲花峰下,住房前面有一小溪,流入湓江,因为他在营道县是住在濂溪的,便也称这一小溪为“濂溪”,所以后人称他“濂溪先生”,他的学派称为“濂溪学派”。他是理学(阐发孔孟人生哲学的宋代儒学)的开山祖,程颢、程颐两位理学大师都是他的学生。伳的着作有两部最为着名:一是《通书》,一是《太极图说》,对于心性义理的精义,有极详尽透辟的阐发。死谥“元公”,后追封为“汝南伯”,从祀孔子庙廷,“宋史”有传。
创作背景
周敦颐是北宋理学濂洛学派创始人,他品德高尚,为官清廉,不媚权贵。嘉祐六年(1061)至治平元年(10***)周敦颐任虔州通判时,建有莲池,并于嘉祐八年(1063)五月在此挥笔写下《爱莲说》。北宋中叶享乐之风盛行,不少士人只追求富贵利达,周敦颐目暏时弊,以这篇借物言志的小品,通过对莲花的礼赞,表明自己对高尚情操的崇敬,对庸劣世态的厌恶。
本文由作者笔名:古诗词鉴赏于 2024-06-17 13:47:59发表在本站,原创文章,禁止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www.wenshanshuhai.com/wenyanwen/7834.html
上一篇
观潮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下一篇
二子学弈文言文翻译
相关文章
- 1. 和桃源诗序翻译及原文
- 2. 童趣文言文
- 3. 读书要三到翻译和原文
- 4. 醉翁操苏轼原文及翻译
- 5. 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译文赏析
- 6. 触龙说赵太后译文告诉我们的道理
- 7. 丰乐亭记文言文翻译
- 8. 宋玉对楚王问原文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