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年少有志文言文原文和翻译
- 《文言文》
- 2024-06-16 09:46:40
岳飞年少有志文言文原文

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也。生时,有大禽若鹄,飞鸣室上,因以为名。未弥月,河决内黄,水暴至,母姚氏抱飞坐巨瓮中,衝涛乘流而下,及岸,得不死。
飞少负气节,沉厚寡言。天资敏悟,强记书传,尤好《左氏春秋》及孙吴兵法。家贫,拾薪为烛,诵习达旦不寐。生有神力,未冠,能挽弓叁百斤。学射于周同。同射叁矢,皆中的,以示飞;飞引弓一发,破其筈;再发,又中。同大惊,以所爱良弓赠之。飞由是益自练习,尽得同术。
未几,同死,飞悲恸不已。每值朔望,必具酒肉,诣同墓,奠而泣;又引同所赠弓,发叁矢,乃酹。父知而义之,抚其背曰︰「使汝异日得为时用,其殉国死义乎?」应曰︰「惟大人许儿以身报国家,何事不可为!」
岳飞年少有志文言文原文翻译
岳飞,字鹏举,是相州汤阴人。他出生时,有一只大鸟像天鹅一样,在他家的屋子上空飞翔鸣叫,因此他的父亲为他取名“飞”。在他还不满一个月的时候,黄河在内黄决堤,洪水汹涌而至,岳飞的母亲姚氏抱着岳飞坐在一个巨大的瓮中,被洪水冲走,随着波浪漂流而下。当到达岸边时,他们才得以幸存。
岳飞年轻时就有高尚的气节,性格沉稳厚重,很少说话。他天资聪颖,记忆力很强,特别喜欢《左氏春秋》和孙武、吴起的兵法。由于家境贫寒,他常常捡拾柴火作为蜡烛,整夜读书不休息。他天生具有神力,在还没有成年时,就能拉开三百斤的弓。他向周同学习射箭。周同射了三箭,都射中了靶心,然后把箭给岳飞看;岳飞拉弓一箭射出,就射穿了周同的箭靶;再射一箭,又射中了。周同非常惊讶,把自己所珍爱的好弓赠送给了岳飞。岳飞因此更加努力练习射箭,最终掌握了周同的所有箭术。
不久后,周同去世,岳飞悲痛不已。每逢初一和十五,他必定准备酒肉,到周同的墓前祭奠并哭泣;然后又取出周同赠送的弓,射出三箭,才把酒倒在地上祭奠。他的父亲知道后,认为他很有义气,抚摸着他的背说:“如果你将来能够为国家所用,一定会为国家殉身尽忠吧?”岳飞回答说:“只要父亲允许我为国家效力,我什么事都可以去做!”
岳飞年少有志文言文赏析
本篇记述岳飞出生时的不寻常际遇,以及少年时学文习武的事迹,反映他聪敏过人、刻苦学习、尊师重道、忠义仁厚,并早已立下以身报国的大志。
第一段记岳飞名字的由来及幼年的奇遇。岳飞出生时,有像天鹅的大鸟在屋上飞鸣,父母因而给他取名为「飞」,字「鹏举」。他还未满月就遇上水灾,母亲抱着他坐在巨瓮中,乘急流而下,最终幸得脱险,逃过一劫。这些特别的经歷,似乎预示他将来会有一番作为。
第二段主要写岳飞天资聪敏、勤奋好学。他「强记书传」,特别喜欢研习歷史典籍及孙吴兵法。虽然家贫,但能克服困难,以薪代烛作照明,勤奋诵读至通宵达旦。又天生神力,还未成年就「能挽弓叁百斤」。周同教他射箭,连发叁矢皆中的,而他所射两箭,均射穿周同的箭尾。其习武天分,令周同大为讚叹,周同于是以良弓相赠,他因此更加努力练习而尽得周同真传。由此可见,岳飞虽然出身贫寒,但少年时已抱有不凡的志气,积极学文习武,以致日后能成为一代名将。
第叁段写岳飞尊师重义,并早有尽忠报国的抱负。周同去世后,岳飞不忘师恩,每逢初一、十五必定「具酒肉」,「诣同墓」,「奠而泣」,又用周同所赠良弓发叁箭,再洒酒祭奠,可见他一直怀念和尊敬恩师,而且时刻勤于练习射箭,没有辜负恩师周同的教导。岳飞又向父亲表示,假如将来国家需要任用他,定当「以身报国家」,足见岳飞自小已有忠心报国的高尚情操。
作者善于取材,精选代表性的事件,以凸显主题。文章通过记述岳飞名字的由来、遇水灾脱险、学文习武、祭奠恩师,以及和父亲的对话,立体呈现他学文习武的天赋,勤奋好学、厚重沉实的个性,尊师重义、忠孝两全的人品,以及以身报国的大志。让我们了解到,岳飞之所以成为一代民族英雄,绝非偶然。
文章所记的事不少,但事与事之间过渡自然,作者用了「生时」、「未弥月」、「少负」、「未几」、「每值朔望」做串联,以时间之推移,展开敍述,脉络清晰,过渡俐落。文章内容,往往有巧妙的唿应。如第二段首句「飞少负气节,沉厚寡言」,有统领第二、第叁段的作用,这两段记述岳飞学文、习武、祭师,都不记其言,正是他「沉厚寡言」的写照;第叁段最后一句「惟大人许儿以身报国,何事不可为」,正好唿应了上文的「少负气节」。文章针线之绵密,于此而见一斑。
本篇文字精炼,如「水暴至」,一个「暴」字,就形象地写出洪水来得突然,而且水流湍急;又如「衝涛乘流而下」,「衝」、「乘」二字生动写出水势之大,逃难之凶险;又如「同大惊」,一个「惊」字,既直接点出周同的神情,也侧写岳飞射箭的天分。作者通过简短的敍述,即能写活人物,带出丰富的意涵。例如记岳飞学射于周同一小段,只用「同射叁矢,皆中的」几字,已展现周同箭术之高明;用「以所爱良弓赠之」一句,即写出他对岳飞的欣赏和鼓励。又如记岳飞与父亲的一段对话,用「父知而义之」写父亲对岳飞尊师的讚赏,以反映父亲平日对他的教导;用「抚其背」一个动作,就活现了慈父爱子的形象;「惟大人许儿以身报国家,何事不可为」一句,便写出岳飞自小已怀有报国之心,也反映他对父亲的孝敬,忠孝两全。两段简短的记述,既写岳飞习武的天赋和报国之志,也写活了良师、慈父对他的栽培与期许。
此外,文章多用短句,两字、叁字句比比皆是,如「及岸,得不死」,「皆中的,以示飞」,「再发,又中」,「诣同墓,奠而泣」,「发叁矢,乃酹」。大量短句的运用,使文章节奏明快、爽朗。
作者/出处
佚名
本文乃根据元代蒙古人脱脱(公元一叁一四——一叁五六)主修的《宋史》及南宋人章颖(公元一一四一——一二一八)所着《南渡十将传》中的《岳飞传》改写而成,改写者姓名不详。
创作背景
岳飞(公元1103——1142)是南宋抗金名将,着名民族英雄。他出身贫寒,但自幼聪敏过人,少年时就抱有远大的志向和高尚的节操,立志以身报国。宋徽宗宣和四年开始应募从军,参与抗辽、抗金的战役。宋钦宗靖康二年,金人破京城,掳去徽、钦二帝,北宋遂亡。次年,宋高宗赵构于南京(今河南省商丘市南)称帝,建立南宋。岳飞所率大军南征北伐,多次收復失地,战功彪炳,震慑金人,被称为「岳家军」。绍兴十年,岳飞在朱仙镇之战取得大捷,有望直捣黄龙,惜宋高宗怀有私心,恐防失去帝位,于是以金字牌诏岳飞班师回朝,岳飞无奈回到京城临安,及后被秦桧诬陷,用「莫须有」之名将他入罪。到宋孝宗时始得昭雪,謚武穆。宋宁宗时追封为鄂王。
本文属于人物传记,此体裁主要记述人物的生平事迹,并以史实为根据,可以记述人的一生,也可只记述人物某一阶段的生活。本文乃记述岳飞少年时的事迹,道出他早有以身报国的大志。
本文由作者笔名:古诗词鉴赏于 2024-06-16 09:46:40发表在本站,原创文章,禁止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www.wenshanshuhai.com/wenyanwen/7819.html
上一篇
凿壁借光的原文和译文
下一篇
与宋元思书原文注释译文
相关文章
- 1. 和桃源诗序翻译及原文
- 2. 童趣文言文
- 3. 读书要三到翻译和原文
- 4. 醉翁操苏轼原文及翻译
- 5. 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译文赏析
- 6. 触龙说赵太后译文告诉我们的道理
- 7. 丰乐亭记文言文翻译
- 8. 宋玉对楚王问原文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