凿壁借光的原文和译文

  • 古诗词鉴赏古诗词鉴赏
  • 文言文
  • 2024-06-16 09:16:23

凿壁借光的原文

凿壁借光的原文和译文

    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嘆,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凿壁借光的译文

匡衡,字稚圭,他非常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邻居家有蜡烛但光线照不到他家,匡衡于是就在墙壁上凿了洞让邻居家的光亮照进来,把书对着光亮来读。当地有个大户人家叫文不识的,家中富有,有很多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但不要报酬。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希望能得到你家的书,通读一遍。”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读。于是匡衡成了大学问家。

凿壁借光的赏析

    匡衡读书的故事,千百年来,鼓舞了不少家贫的年轻人,坚定志向走上求学之路。

    汉代大学问家匡衡,年轻时家境贫寒,爱读书却没有钱买蜡烛照明。他于是就在墙壁上凿了一个洞,借邻家的烛光在晚上看书。他的家乡有一大户人家名叫文不识,家里藏书丰富,匡衡就去给他家做工,不要工钱,只要求主人让他读他家的藏书。主人被匡衡的求学精神所感动,就把藏书借给他看。匡衡最后终于学有所成。

    本文将凿壁偷光、佣工读书两个故事浓缩在一小段文字之内,语言极为精简。第一节故事只用了几句话便交代清楚,首先直接说明匡衡「勤学而无烛」,然后因「邻舍有烛」,所以「穿壁引光」,以求达到映光读书的目的,叙事层次清晰,次序井然。第二节故事着墨较多,包含了一段曲折的情节,匡衡到大户人家要求作佣工,以换取读书的机会,主人最初觉得奇怪,其后听完了匡衡的解释不禁为之感动而愿意让匡衡阅读藏书作为工资。由这侧面的描写,读者可以想像匡衡提出要求的态度是多么诚恳,才能感动了主人「资给以书」。作者把事情平平道出,没有给任何评价,但故事本身已经让人深深的感动。

    这个古人勤学的经典故事,旨在告诉人们:只要心坚意诚,不畏艰难,便会克服一切障碍,达到自己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