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原文及翻译

  • 古诗词鉴赏古诗词鉴赏
  • 文言文
  • 2024-06-15 19:06:16

曹刿论战原文及原文:

曹刿论战原文及翻译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叁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叁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曹刿论战原文及翻译: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国,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晋见庄公。他的同乡说:「当权者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何必去参与呢?」曹刿说:「当权者浅陋无知,不能深谋远虑。」于是他进入宫廷去见庄公。曹刿问庄公:「您凭藉甚么跟齐国打仗?」庄公说:「衣服食物这些生活必需品,我不敢独自享受,一定把它分给别人。」曹刿回答:「这种小恩小惠不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跟从您的。」

    庄公说:「祭祀用的牲畜、玉器和丝织品,我从来不敢虚报夸大,一定按照实情向神明禀报。」曹刿回答:「小诚信不能取得信任,神明是不会降福的。」庄公说:「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一定会按照实情秉公处理。」曹刿说:「这是忠于人民的表现,可以凭藉这一点去打仗。」出战时,曹刿请求跟随军队前往。鲁庄公和曹刿同乘一辆战车。

    齐鲁两军在长勺作战。庄公準备击鼓进军,曹刿说:「仍未可以。」在齐军叁次击鼓进军之后,曹刿说:「可以了。」齐军大败。庄公準备下令追击,曹刿说:「仍未可以。」曹刿下车查看齐军的车轮痕迹,再登上车扶着车前横木眺望齐军,说:「可以了。」于是鲁军追击齐军。

    战胜后,鲁庄公问曹刿其中塬因。曹刿回答:「作战,靠的是勇气。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兵的勇气,再次击鼓士气就衰煺,第叁次击鼓士气就竭尽了。敌方的士气竭尽而我方士气饱满,所以能打败齐军。齐国这样的大国是难以测度的,恐怕会有埋伏。我视察齐军的车轮痕迹混乱,看见他们的旌旗歪倒,所以下令追击他们。」

曹刿论战原文及赏析:

    《左传》是一部春秋时代的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但也有人认为它是一部同样根据鲁国歷史而独立撰写的史书。《左传》内容包括诸侯国之间的聘问、会盟、征伐、婚丧、篡弑等,就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作记述和评论,对后世史学和文学都有重要影响。这里介绍《左传》一篇记述鲁国和齐国长勺之战的《曹刿论战》。这段战事载于《左传.庄公十年》,题目是后人所加。

    鲁国和齐国都是在西周初年建立,位处中国东面的大国。春秋时代,鲁国据有今山东省的西南部,齐国据有今山东省的中部和东部,两国相邻。公元前六八六年,齐国国君齐襄公荒淫无道,他的两个弟弟公子小白和公子纠分别逃到莒国和鲁国避祸。鲁国国君鲁庄公的母亲是齐襄公的妹妹,而夫人就是齐襄公的女儿,份属姻亲,就帮助公子纠。该年底,齐襄公为臣下所杀,公孙无知自立为齐君。不久,公孙无知又为臣下所杀,两位出逃在外的公子便赶回齐国争位。鲁庄公支持公子纠,派兵护送他回国。结果公子小白抢先回到齐国夺得君位,是为齐桓公,并打败鲁国军队,逼鲁庄公杀死公子纠。过了一年(公元前六八四年)春天,齐桓公已稳定国内局势,就以报復鲁国曾帮助公子纠争夺齐国君位为由,派兵攻打鲁国。

    本篇开头简约交代了时间和战事的发生,鲁国準备抵抗。接着就出现了曹刿这个人物,并与乡人对话。曹刿知道鲁国要与齐国开战,打算去晋见鲁庄公,乡人就劝他不要多管閒事,国家大事有「肉食者」谋划。曹刿就认为当权者未能深谋远虑,自己还是要跑一趟。两人的对话很简短,但带出的信息十分丰富。他们对「肉食者」的评价,显示曹刿并非当权的人,而他的识见似乎是在当权者之上,绝非泛泛之辈。不在位而仍然关心国事,在国家面临困难时挺身而出,又可看到曹刿的人格。下面接着是曹刿与鲁庄公的对话。曹刿问庄公凭甚么条件与齐国作战,庄公所回答的叁项都与兵力、军备、战略等无关,可见鲁国军事实力比不上齐国;而且鲁国在前一年曾被齐国打败,这次再交战可说是并无把握。庄公提出的叁项作战依据,首两项都被曹刿否定了。第一项把衣食分给人,只是惠及在庄公身边的亲信,并不普及;第二项是祭祀时不会虚报夸大,只是小小的诚信,不足以得到神明庇佑。最后一项对大小案件都根据实情公正裁决,曹刿才说这是尽心尽力为人民做的事,足以作为出战的条件。这段是文中最长的对话,叁层推进又很紧凑,庄公的自信一次又一次被否定,最后才得到肯定,显示了国家的实力最重要在于民心的向背,统治者经常忽略这一点。

    第二段写两国在长勺正式交战,主要的篇幅是写进攻前的对话和战后的评论,实际战争过程反而写得很少。曹刿制止庄公击鼓,要待齐军击了叁次鼓之后才击鼓进攻。这是他的战略,事后向庄公解释,作战靠的是士气,当对方的士气已衰竭,我方才一鼓作气激励士卒,便可以战胜对方。当对方开始溃败,追击敌人也有策略,要仔细观察对方是真的败走而不是诱敌之计,才去发兵追击,便不会落入敌人的圈套而稳操胜券。

    《左传》虽然是一部歷史着作,但与其他同期散文相比,可说是文学性最强的。它用字简洁而内容丰富,所交代的事件有条不紊,敍事能力和人物刻划都十分出色。本篇记载了两个大国之间一场大战,但内容十分简短,只有二百二十二个字,而且大部分都是对话,是曹刿对这场大战的分析,因此所加标题是「曹刿论战」而不是「长勺之战」。全篇表现了作者善于剪裁以突出重点,又以精简的人物对话刻划人物性格特点。文中详写曹刿对战事的分析,带出民心向背和战斗策略两个致胜关键,战争过程却没有刻划。作者又通过曹刿的几番对话,把他与乡人、肉食者、庄公作对比,显示了他的识见、谋略和军事才能。对话中显示的谋略,也不是简单的铺陈,而是先有悬念,再一层一层剖析,由否定到豁然开朗,有转折波澜,又一气嗬成,是高超的写作手法。

    作者/出处

    《左传》

    《左传》是一部记事详实的编年体史书,塬名《左氏春秋》,西汉以后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相传为春秋末期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左丘明生平不详。与《公羊传》、《谷梁传》列为《春秋》叁传。《左传》一书,记述了春秋时代各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情况,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的重要文献。《左传》既是史学名着,同时也是优秀的文学作品,无论记言或记事,都很精简,文中善用简约的语句去表达人物的辞令和行为。记敍大战役和复杂的情节,亦层次分明,结构缜密,是敍事散文中的杰作。

    创作背景

    本篇选自《左传‧庄公十年》,记载春秋时代鲁国和齐国长勺之战前后的事,题目为后人所加。

    春秋时代鲁国与齐国为邻,都在今天的山东省,本互为友好,歷代通婚。公元前六八六年,因齐国国君齐襄公无道,其弟公子小白和公子纠分别逃到莒国和鲁国避祸。该年底,齐襄公为臣下所杀,公孙无知自立为齐君。不久,公孙无知又为臣下所杀,两位出逃在外的公子便赶回齐国争位。鲁庄公支持公子纠,派兵护送他回国。结果公子小白抢先回到齐国夺得君位,是为齐桓公,并打败鲁国军队,逼鲁庄公杀死公子纠。

    鲁庄公十年(公元前六八四年)春天,齐国报復鲁国曾帮助公子纠争夺齐国君位,派兵攻打鲁国,两军战于长勺(今山东省莱芜苗山镇)。本篇记载曹刿协助鲁庄公作战,以弱胜强,打败齐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