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文 > 范仲淹的诗 > 渔家傲·秋思

渔家傲·秋思

[宋代]: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渔家傲·秋思”译文及注释

秋风吹到边塞,风景顿时变异。雁儿向衡阳飞去,连头也不回。秋声夹着画角声,从四面涌起。万山深处,孤烟直上碧空,夕阳照着紧闭的孤城。

举起淡淡的浊酒,勾起思家的情意。燕然山上,还未勒石铭功,将士如何能归返乡里?笛曲幽幽怨怨,寒霜舖满一地。不眠的边塞秋夜啊,将军白发苍苍,征夫泪水汪汪。

“渔家傲·秋思”鉴赏

一、这首词通过对塞下边城秋日气氛的渲染,反映了守疆生活的艰难困苦,表达了作者抵御外寇的英雄气概,也流露出他对家人的思念和对朝政不修而招致边患的不满。作品情景交融,气象宏伟。它以词体反映军旅生活,在词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二、作者紧紧抓住思乡与卫国的矛盾,循环往复地倾诉,含蓄婉转地抒情。由“家万里”写到“归无计”、“入不寐”,最后至于“将军白发征夫泪”,随着词篇的层层递进,思乡的色彩也笔笔加浓,卫国的感清也步步加深。作品情真意切,读来回肠荡气。

创作背景

《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选自《全宋词》。《渔家傲》是词牌名,“秋思”是词题。此调始于北宋晏殊,因他的词中有“神仙一曲渔家傲”之句,遂取以为名。后因填此调者特多,遂成为词牌名。北宋仁宗时,崛起于西北的西夏不断侵扰中原,宝元三年(一〇四〇)至庆历五年(一○四五)间,范仲淹在西北主持边防军务,此词当作于是时。这首词描写了边塞秋日的风光,抒发了抵抗西夏、为国立功的壮志,也写出征夫的愁绪。此词悲壮苍凉,为宋词的发展打开了新风格。

范仲淹简介

宋代·范仲淹的简介

范仲淹

范仲淹(989-1052年),字希文,汉族,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世称“范文正公”。范仲淹文学素养很高,写有著名的《岳阳楼记》。

...〔► 范仲淹的诗(9篇)

猜你喜欢

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

宋代周邦彦

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地卑山近,衣润费炉烟。人静乌鸢自乐,小桥外、新绿溅溅。凭阑久,黄芦苦竹,拟泛九江船。

年年。如社燕,飘流瀚海,来寄修椽。且莫思身外,长近尊前。憔悴江南倦客,不堪听、急管繁弦。歌筵畔,先安簟枕,容我醉时眠。


绮罗香·咏春雨

宋代史达祖

做冷欺花,将烟困柳,千里偷催春暮。尽日冥迷,愁里欲飞还住。惊粉重、蝶宿西园,喜泥润、燕归南浦。最妨它、佳约风流,钿车不到杜陵路。

沉沉江上望极,还被春潮晚急,难寻官渡。隐约遥峰,和泪谢娘眉妩。临断岸、新绿生时,是落红、带愁流处。记当日、门掩梨花,剪灯深夜语。


宴清都·初春

宋代卢祖皋

春讯飞琼管。风日薄、度墙啼鸟声乱。江城次第,笙歌翠合,绮罗香暖。溶溶涧渌冰泮。醉梦里、年华暗换。料黛眉重锁隋堤,芳心还动梁苑。

新来雁阔云音,鸾分鉴影,无计重见。啼春细雨,笼愁澹月,恁时庭院。离肠未语先断。算犹有、凭高望眼。更那堪、芳草连天,飞梅弄晚。


西江月·问讯湖边春色

宋代张孝祥

问讯湖边春色,重来又是三年。东风吹我过湖船,杨柳丝丝拂面。

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寒光亭下水如天,飞起沙鸥一片。


好事近·七月十三日夜登万花川谷望月作

宋代杨万里

月未到诚斋,先到万花川谷。不是诚斋无月,隔一林修竹。

如今才是十三夜,月色已如玉。未是秋光奇绝,看十五十六。


浪淘沙·借问江潮与海水

唐代白居易

借问江潮与海水,何似君情与妾心?

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觉海非深。


江城子·画楼帘幕卷新晴

宋代卢祖皋

画楼帘幕卷新晴。掩银屏。晓寒轻。坠粉飘香,日日唤愁生。暗数十年湖上路,能几度,著娉婷。

年华空自感飘零。拥春酲。对谁醒。天阔云间,无处觅箫声。载酒买花年少事,浑不似,旧心情。


长命女·春日宴

五代冯延巳

春日宴,绿酒一杯歌一遍。再拜陈三愿:一愿郎君千岁,二愿妾身常健,三愿如同梁上燕,岁岁长相见。


清平乐·春归何处

宋代黄庭坚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六首·其五

宋代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

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