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家傲·秋思”译文及注释
秋风吹到边塞,风景顿时变异。雁儿向衡阳飞去,连头也不回。秋声夹着画角声,从四面涌起。万山深处,孤烟直上碧空,夕阳照着紧闭的孤城。
举起淡淡的浊酒,勾起思家的情意。燕然山上,还未勒石铭功,将士如何能归返乡里?笛曲幽幽怨怨,寒霜舖满一地。不眠的边塞秋夜啊,将军白发苍苍,征夫泪水汪汪。
“渔家傲·秋思”鉴赏
一、这首词通过对塞下边城秋日气氛的渲染,反映了守疆生活的艰难困苦,表达了作者抵御外寇的英雄气概,也流露出他对家人的思念和对朝政不修而招致边患的不满。作品情景交融,气象宏伟。它以词体反映军旅生活,在词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二、作者紧紧抓住思乡与卫国的矛盾,循环往复地倾诉,含蓄婉转地抒情。由“家万里”写到“归无计”、“入不寐”,最后至于“将军白发征夫泪”,随着词篇的层层递进,思乡的色彩也笔笔加浓,卫国的感清也步步加深。作品情真意切,读来回肠荡气。
创作背景
《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选自《全宋词》。《渔家傲》是词牌名,“秋思”是词题。此调始于北宋晏殊,因他的词中有“神仙一曲渔家傲”之句,遂取以为名。后因填此调者特多,遂成为词牌名。北宋仁宗时,崛起于西北的西夏不断侵扰中原,宝元三年(一〇四〇)至庆历五年(一○四五)间,范仲淹在西北主持边防军务,此词当作于是时。这首词描写了边塞秋日的风光,抒发了抵抗西夏、为国立功的壮志,也写出征夫的愁绪。此词悲壮苍凉,为宋词的发展打开了新风格。
范仲淹简介
宋代·范仲淹的简介

范仲淹(989-1052年),字希文,汉族,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世称“范文正公”。范仲淹文学素养很高,写有著名的《岳阳楼记》。
...〔► 范仲淹的诗(9篇)〕猜你喜欢
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
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地卑山近,衣润费炉烟。人静乌鸢自乐,小桥外、新绿溅溅。凭阑久,黄芦苦竹,拟泛九江船。
年年。如社燕,飘流瀚海,来寄修椽。且莫思身外,长近尊前。憔悴江南倦客,不堪听、急管繁弦。歌筵畔,先安簟枕,容我醉时眠。
绮罗香·咏春雨
做冷欺花,将烟困柳,千里偷催春暮。尽日冥迷,愁里欲飞还住。惊粉重、蝶宿西园,喜泥润、燕归南浦。最妨它、佳约风流,钿车不到杜陵路。
沉沉江上望极,还被春潮晚急,难寻官渡。隐约遥峰,和泪谢娘眉妩。临断岸、新绿生时,是落红、带愁流处。记当日、门掩梨花,剪灯深夜语。
宴清都·初春
春讯飞琼管。风日薄、度墙啼鸟声乱。江城次第,笙歌翠合,绮罗香暖。溶溶涧渌冰泮。醉梦里、年华暗换。料黛眉重锁隋堤,芳心还动梁苑。
新来雁阔云音,鸾分鉴影,无计重见。啼春细雨,笼愁澹月,恁时庭院。离肠未语先断。算犹有、凭高望眼。更那堪、芳草连天,飞梅弄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