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文 > 林升的诗 > 题临安邸

题临安邸

[宋代]: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题临安邸”译文及注释

青山之外还有青山,楼阁之外还有楼阁,

西湖上的歌舞几时才能停止?

暖洋洋的香风把人吹得醉醺醺的,

简直是把杭州当成了那汴州。

“题临安邸”鉴赏

这是古代的“墙头诗”,写在公众地方的墙上,表达了一般人民的心声。

杭州是江南胜地,号称“人间天堂”,山明水秀,是一个非常繁荣的城市。南渡的那班逃亡贵族在此建了许多亭台楼馆,一座连着一座;附近的西湖也是他们的寻欢作乐的场所,夜夜笙歌。表面看来是一片太平盛世的景象,达官贵人仿佛被这醉生梦死的生活“熏”得陶醉,他们已忘记淮河以北广大的国土还沦陷于敌手,简直把杭州当作原来的都城汴州了。

这首诗的描写视点,由远及近、由外及内。第一句起笔辽阔,勾勒出一幅“繁荣”的全景,在望不尽的青山这个远景前面,有数不清华丽的楼阁。第二句把视点移近,写到在西湖这个游览胜地内,处处歌舞。诗人抓住两个最具代表性的形象——亭台楼阁和靡曼歌舞,表达了杭州的所谓“承平气象”。在这些场景之下,“几时休”这一反问,便显得有千钧之力。这是诗人愤怒的责问。第三句自然把视点集中在应受责问的对象,写歌舞场所中纸醉金迷的游人。最后一句,由外及内,从景物描写转为心理描写,揭露了那些苟且偷安的当权者乐不思蜀的心态。一个“熏”字,一个“醉”字,把这些人醉生梦死的态度刻画得淋漓尽致。他们毫无忧患意识,忘乎所以,竟把杭州当作汴州。他们忘记了昔日繁华的汴州已经沦陷,巨宅华第,金银珠宝,歌儿舞女,都已尽入金人的囊中。今日南渡的富贵之家,正重蹈覆辙而不自知。

这首诗采用情景相生的写作方法,通过对眼前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深沉而强烈的思想感情,而且讽刺非常有力。这首当时脍炙人口的诗作,今天读来亦感到其警醒意义。

林升简介

宋代·林升的简介

林升林升,字梦屏,温州平阳人,约生活于宋孝宗年间,南宋诗人 (据平阳八丈《林氏宗谱》(今日苍南县灵溪镇百丈村,谱系清乾隆辛亥年即1791年编修):“林升,字云友) ...〔► 林升的诗(1篇)

猜你喜欢

登原州城呈张贲从事

宋代魏野

异乡何处最牵愁?独上边城城上楼。

日暮北来惟有雁,地寒西去更无州。

数声塞角高还咽,一派泾河冻不流。

君作贫官我为客,此中离恨共难收。


龙井题名记

宋代秦观

元丰二年,中秋后一日,余自吴兴来杭,东还会稽。龙井有辨才大师,以书邀余入山。比出郭,日已夕,航湖至普宁,遇道人参寥,问龙井所遣篮舆,则曰:“以不时至,去矣。”

是夕,天宇开霁,林间月明,可数毫发。遂弃舟,从参寥策杖并湖而行。出雷峰,度南屏,濯足于惠因涧,入灵石坞,得支径上风篁岭,憩于龙井亭,酌泉据石而饮之。自普宁凡经佛寺十五,皆寂不闻人声。道旁庐舍,灯火隐显,草木深郁,流水激激悲鸣,殆非人间之境。行二鼓,始至寿圣院,谒辨才于朝音堂,明日乃还。


金明池·琼苑金池

五代冯延巳

琼苑金池,青门紫陌,似雪杨花满路。云日淡、天低昼永,过三点两点细雨。好花枝、半出墙头,似怅望、芳草王孙何处。更水绕人家,桥当门巷,燕燕莺莺飞舞。

怎得东君长为主,把绿鬓朱颜,一时留住?佳人唱、《金衣》莫惜,才子倒、玉山休诉。况春来、倍觉伤心,念故国情多,新年愁苦。纵宝马嘶风,红尘拂面,也则寻芳归去。


浣溪沙·杨柳千条送马蹄

清代纳兰性德

杨柳千条送马蹄,北来征雁旧南飞。客中谁与换春衣。

终古闲情归落照,一春幽梦逐游丝。信回刚道别多时。


送宗判官归滑台序

唐代任华

大丈夫其谁不有四方志?则仆与宗衮二年之间,会而离,离而会,经途所亘,凡三万里。何以言之?去年春会于京师,是时仆如桂林,衮如滑台;今年秋,乃不期而会于桂林;居无何,又归滑台,王事故也。舟车往返,岂止三万里乎?人生几何?而倏聚忽散,辽夐若此,抑知己难遇,亦复何辞!

岁十有一月,二三子出饯于野。霜天如扫,低向朱崖。加以尖山万重,平地卓立。黑是铁色,锐如笔锋。复有阳江、桂江,略军城而南走,喷入沧海,横浸三山,则中朝群公岂知遐荒之外有如是山水?山水既尔,人亦其然。衮乎对此,与我分手。忘我尚可,岂得忘此山水哉!


忆秦娥·娄山关

近现代毛泽东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浣花溪记

明代钟惺

出成都南门,左为万里桥。西折纤秀长曲,所见如连环、如玦、如带、如规、如钩,色如鉴、如琅玕、如绿沉瓜,窈然深碧,潆回城下者,皆浣花溪委也。然必至草堂,而后浣花有专名,则以少陵浣花居在焉耳。

行三四里为青羊宫,溪时远时近。竹柏苍然,隔岸阴森者尽溪,平望如荠。水木清华,神肤洞达。自宫以西,流汇而桥者三,相距各不半里。舁夫云通灌县,或所云“江从灌口来”是也。

人家住溪左,则溪蔽不时见,稍断则复见溪。如是者数处,缚柴编竹,颇有次第。桥尽,一亭树道左,署曰“缘江路”。过此则武侯祠。祠前跨溪为板桥一,覆以水槛,乃睹“浣花溪”题榜。过桥,一小洲横斜插水间如梭,溪周之,非桥不通,置亭其上,题曰“百花潭水”。由此亭还度桥,过梵安寺,始为杜工部祠。像颇清古,不必求肖,想当尔尔。石刻像一,附以本传,何仁仲别驾署华阳时所为也。碑皆不堪读。

钟子曰:杜老二居,浣花清远,东屯险奥,各不相袭。严公不死,浣溪可老,患难之于朋友大矣哉!然天遣此翁增夔门一段奇耳。穷愁奔走,犹能择胜,胸中暇整,可以应世,如孔子微服主司城贞子时也。

时万历辛亥十月十七日,出城欲雨,顷之霁。使客游者,多由监司郡邑招饮,冠盖稠浊,磬折喧溢,迫暮趣归。是日清晨,偶然独往。楚人钟惺记。


喜春来·携将玉友寻花寨

元代元好问

携将玉友寻花寨,看褪梅妆等杏腮,休随刘阮到天台。仙洞窄,且唱喜春来。


虞美人·槐阴别院宜清昼

金朝元好问

槐阴别院宜清昼,入座春风秀。美人图子阿谁留。都是宣和名笔,内家收。

莺莺燕燕分飞后,粉淡梨花瘦。只除苏小不风流。斜插一枝萱草,凤钗头。


满江红·翠幕深庭

宋代吴文英

翠幕深庭,露红晚、闲花自发。春不断、亭台成趣,翠阴蒙密。紫燕雏飞帘额静,金鳞影转池心阔。有花香、竹色赋闲情,供吟笔。

闲问字,评风月。时载酒,调冰雪。似初秋入夜,浅凉欺葛。人境不教车马近,醉乡莫放笙歌歇。倩双成、一曲紫云回,红莲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