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文 > 宋之问的诗 > 题大庾岭北驿

题大庾岭北驿

[唐代]:宋之问

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题大庾岭北驿”译文及注释

阴历十月的时候,大雁就开始南飞,据说飞到大庾岭,它们就全部折回。

我却不像大雁那样,我的行程还没结束,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再次归来!

江面静寂潮水初落,暮色朦胧林间瘴气缭绕。

明朝我望向乡关何处,大抵会见到那陇头愁苦的梅花。

“题大庾岭北驿”鉴赏

首联:“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这两句诗以大雁南飞为引子,点明了时令(阴历十月,即阳月)和地点(大庾岭)。大雁南飞至此便不再继续南行,而是折回北方,这与诗人被贬南行的境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无奈和愁苦。

颔联:“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这两句诗直接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和归期无望的无奈。诗人说自己的行程还没有结束,不知何时才能再次归来,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颈联:“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

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所处的自然环境。江面静寂,潮水初落,林间昏暗,瘴气缭绕。这些景象不仅反映了诗人旅途的艰辛,也烘托了诗人内心的压抑和迷茫。

尾联:“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这两句诗是诗人的想象和期望。他想象着明天望向故乡的方向,应该能看到那陇头盛开的梅花。梅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着高洁和坚韧,诗人以此寄托自己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未来的希望。

情感表达

这首诗通过描绘大庾岭的自然景色和诗人的内心情感,表达了诗人被贬谪南行途中的愁苦和对故乡的深切思念。诗人以大雁南飞为引子,以江静潮落、林昏瘴开为背景,以陇头梅花为寄托,将内心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悠远,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和深厚的情感底蕴。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士人被贬谪后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社会意义。

宋之问简介

唐代·宋之问的简介

宋之问

宋之问,字延清,一名少连,汉族,汾州(今山西汾阳市)人。一说虢州弘农(今河南灵宝县)人。初唐时期的著名诗人。

...〔► 宋之问的诗(8篇)

猜你喜欢

听安万善吹觱篥歌

唐代李颀

南山截竹为觱篥,此乐本自龟兹出。

流传汉地曲转奇,凉州胡人为我吹。

傍邻闻者多叹息,远客思乡皆泪垂。

世人解听不解赏,长飙风中自来往。

枯桑老柏寒飕飗,九雏鸣凤乱啾啾。

龙吟虎啸一时发,万籁百泉相与秋。

忽然更作渔阳掺,黄云萧条白日暗。

变调如闻杨柳春,上林繁花照眼新。

岁夜高堂列明烛,美酒一杯声一曲。


咏蝉

唐代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客思深一作:客思侵)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不堪一作:那堪)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咏怀古迹五首·其五

唐代杜甫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贼退示官吏

唐代元结

癸卯岁,西原贼入道州,焚烧杀掠,几尽而去。明年,贼又攻永破邵,不犯此州边鄙而退。岂力能制敌与?盖蒙其伤怜而已。诸使何为忍苦征敛,故作诗一篇以示官吏。

昔岁逢太平,山林二十年。

泉源在庭户,洞壑当门前。

井税有常期,日晏犹得眠。

忽然遭世变,数岁亲戎旃。

今来典斯郡,山夷又纷然。

城小贼不屠,人贫伤可怜。

是以陷邻境,此州独见全。

使臣将王命,岂不如贼焉?

今彼征敛者,迫之如火煎。

谁能绝人命,以作时世贤!

思欲委符节,引竿自刺船。

将家就鱼麦,归老江湖边。


秦中感秋寄远上人

唐代孟浩然

一丘常欲卧,三径苦无资。

北土非吾愿,东林怀我师。

黄金燃桂尽,壮志逐年衰。

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


问刘十九

唐代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西塞山怀古

唐代刘禹锡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寄左省杜拾遗

唐代岑参

联步趋丹陛,分曹限紫微。

晓随天仗入,暮惹御香归。

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

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


过香积寺

唐代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旅次朔方

唐代刘皂

客舍并州数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又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