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文 > 杨庆徵的诗 > 倦寻芳

倦寻芳

[清代]:杨庆徵

绣帘半卷,银箭初长,清悄庭宇。

云鬓鬅松,斜堕钿头钗股。

浓树荫遮行色远,乱山翠叠春光暮。

怕登楼、见横桥断岸,绿凄迷处。

遍江畔,纤枝娇蕊,知道个人,何地留住。

香冷鸳衾,暗滴泪珠无数。

蝶翅寻芳魂一点,柳丝织影愁千缕。

更凄凉,送梨花夜来风雨。


“倦寻芳”译文及注释

这首词细腻地描绘了一幅春日离别后的孤寂与哀愁画面,通过景物与情感的交织,深刻表达了主人公内心深处的思念与忧伤之情。下面是对全词的译文及赏析:

译文:

绣花的帘子半卷着,夜色渐深,银漏(古代计时器)的箭影开始拉长,庭院里一片清寂无声。女子的发髻松散,金钿和玉钗斜斜地垂落在发间。浓密的树荫遮住了远行的身影,层叠的翠山在暮色中更显春光将尽。害怕登上高楼,望见那横断的桥梁和迷茫的河岸,一片绿意中满是凄迷。

江边到处都是纤细的枝条和娇嫩的花蕊,它们仿佛知道我心上人在哪里停留,却又无从得知。冰冷的鸳鸯被褥上,暗自流淌着无数泪珠。蝴蝶振翅仿佛在寻找那逝去的一点芳魂,柳丝轻拂编织出千丝万缕的愁绪。更添凄凉的是,昨夜的风雨无情地吹落了梨花,让人心痛不已。

“倦寻芳”鉴赏

全词以春日景象为背景,通过细腻入微的景物描写,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哀愁氛围。上片主要描绘离别后的环境,绣帘半卷、银箭初长,暗示时间的流逝与夜晚的降临,而“清悄庭宇”则直接点出了庭院的寂静与冷清。接着,通过“云鬓鬅松,斜堕钿头钗股”的细节描写,展现了女子因思念而无心梳妆的慵懒之态。随后,浓树、乱山、横桥、断岸等景象的描绘,进一步加深了离别后的孤寂与迷茫。

下片则转而抒发女子内心的思念与哀愁。她望着江畔的纤枝娇蕊,心中充满了对远方爱人的无尽思念,却又不知他身在何方。鸳衾香冷,泪珠暗滴,表现了女子独守空闺的凄凉与无助。蝴蝶寻芳、柳丝织影的描写,既是自然景象的再现,也是女子内心愁绪的象征。最后,以“更凄凉,送梨花夜来风雨”作结,将全词的哀愁情感推向了高潮,梨花被风雨摧残的景象,正是女子内心痛苦与无助的真实写照。

综上所述,全词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与深刻的情感抒发,表达了主人公在离别后的深深思念与无尽哀愁,展现了一种凄美而动人的情感世界。

杨庆徵简介

清代·杨庆徵的简介

杨庆徵清代诗人杨庆徵,字燕又,无锡人,是一位在文学领域有着独特贡献的文人。以下是对他的详细介绍:

一、生平背景

字号与籍贯:杨庆徵,字燕又,无锡人。这一信息直接来源于古诗文网等权威文化类网站,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身份与经历:他是一位诸生,即古代在国子监读书或取得进国子监读书资格的人,通常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然而,他在科举考试中屡试不遇,未能如愿进入仕途,这促使他转而将更多精力投入到诗歌创作中。 ...〔► 杨庆徵的诗(1篇)

猜你喜欢

拟沈下贤

唐代李商隐

千二百轻鸾,春衫瘦著宽。

倚风行稍急,含雪语应寒。

带火遗金斗,兼珠碎玉盘。

河阳看花过,曾不问潘安。


青山湿遍

清代李岳瑞

彩云化也,今生已矣,那问他生。不信春宵苦短,尽厌厌、守定残更。

记年时、银烛坐调笙。甚今年、一样东风到,引琼箫、都作离声。

堕砌缴云冉冉,窥窗淡月冥冥。肠断哀蝉落叶,昙花絮果,了不分明。

一霎鸳鸯梦醒。但悽然、镜约钗盟。算人闲、天上两凄清。

便相逢、梦里浑无据,况不眠、梦也难成。帖帖蚕眠细字,昏昏凤胫孤镫。


乌夜啼

宋代石孝友

潇湘雨打船篷。别离中。愁见拍天沧水、搅天风。

留不住。终须去。莫匆匆。后夜一尊何处、与谁同。


谒金门·云树直

宋代石孝友

云树直。雨歇半空犹湿。山影插尖高几尺。依依衔落日。远岸双飞鸂鶒。一水无情自碧。飒飒白苹风正急。断肠人独立。


浣溪沙

宋代石孝友

迎客西来送客行。堆堆历历短长亭。_人残酒不能醒。

烟染暮山浮紫翠,霜凋秋叶复丹青。凭谁图写入银屏。


蝶恋花

宋代石孝友

别后相思无限忆。欲说相思,要见终无计。拟写相思持送似。如何尽得相思意。

眼底相思心里事。纵把相思,写尽凭谁寄。多少相思都做泪。一齐泪损相思字。


次韵刘景文登郑王台见思五首其三

宋代黄庭坚

黄浊归大壑,涟漪遶重城。

西风一横笛,金气与高明。

归鸦度晚景,落雁带边声。

平生知章处,别离空复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