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文 > 黄庭坚的诗 > 次韵刘景文登郑王台见思五首其三

次韵刘景文登郑王台见思五首其三

[宋代]:黄庭坚

黄浊归大壑,涟漪遶重城。

西风一横笛,金气与高明。

归鸦度晚景,落雁带边声。

平生知章处,别离空复情。


“次韵刘景文登郑王台见思五首其三”译文及注释

浑浊的黄河水最终汇入广阔的山谷,而细小的涟漪则环绕着重重城墙流淌。

西风中传来一曲悠扬的横笛声,金色的秋意与高远的天空交相辉映。

傍晚时分,归巢的乌鸦掠过天际,而远方的大雁则带着边疆的风声南飞。

回想起我平生所知的章节(或人、事),此刻的别离只让我感到心中空落落的情感。

“次韵刘景文登郑王台见思五首其三”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季节变换,以及归鸦、落雁等动物的行为,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离别与回忆的感慨。

首联:“黄浊归大壑,涟漪遶重城。”以黄河水的浑浊与细小涟漪的对比开篇,既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与细腻,也暗示了人生旅途中的不同境遇与归宿。黄河水归大壑,象征着人生终将归于宁静与宽广;而涟漪绕重城,则可能寓意着生活中的琐碎与纷扰。

颔联:“西风一横笛,金气与高明。”西风中的横笛声,为这幅秋日画卷增添了一抹悠扬与凄清。金色的秋意与高远的天空相映成趣,既展现了秋天的美丽与收获,也暗示了时光的无情与岁月的流逝。

颈联:“归鸦度晚景,落雁带边声。”归鸦与落雁的描绘,进一步渲染了离别与远行的氛围。归鸦象征着归家的渴望与安宁,而落雁则带着边疆的风声,寓意着远方的未知与艰辛。

尾联:“平生知章处,别离空复情。”诗人在此处可能指的是自己平生所知的章节(或人、事),也可能是对过往岁月的回顾与感慨。别离的空落情感,既是对眼前离别的无奈与不舍,也是对过去时光的追忆与怀念。

全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与动物行为的观察,以及诗人内心的情感抒发,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离别与回忆的深刻感慨。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引人深思。

黄庭坚简介

宋代·黄庭坚的简介

黄庭坚

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 黄庭坚的诗(41篇)

猜你喜欢

次韵刘景文登郑王台见思五首其三

宋代黄庭坚

黄浊归大壑,涟漪遶重城。

西风一横笛,金气与高明。

归鸦度晚景,落雁带边声。

平生知章处,别离空复情。


蝶恋花

宋代石孝友

别后相思无限忆。欲说相思,要见终无计。拟写相思持送似。如何尽得相思意。

眼底相思心里事。纵把相思,写尽凭谁寄。多少相思都做泪。一齐泪损相思字。


青山湿遍

清代李岳瑞

彩云化也,今生已矣,那问他生。不信春宵苦短,尽厌厌、守定残更。

记年时、银烛坐调笙。甚今年、一样东风到,引琼箫、都作离声。

堕砌缴云冉冉,窥窗淡月冥冥。肠断哀蝉落叶,昙花絮果,了不分明。

一霎鸳鸯梦醒。但悽然、镜约钗盟。算人闲、天上两凄清。

便相逢、梦里浑无据,况不眠、梦也难成。帖帖蚕眠细字,昏昏凤胫孤镫。


乌夜啼

宋代石孝友

潇湘雨打船篷。别离中。愁见拍天沧水、搅天风。

留不住。终须去。莫匆匆。后夜一尊何处、与谁同。


浣溪沙

宋代石孝友

迎客西来送客行。堆堆历历短长亭。_人残酒不能醒。

烟染暮山浮紫翠,霜凋秋叶复丹青。凭谁图写入银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