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文 > 苏轼的诗 > 阳关曲·中秋月

阳关曲·中秋月

[宋代]: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阳关曲·中秋月”译文及注释

这首诗是宋代苏轼所作,名为《阳关曲·中秋月》,描绘了诗人在中秋之夜赏月时的所见所感,以及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译文:

夜幕降临,最后一抹云彩也被收尽,天地间洋溢着清冷的寒气。银河静静地流淌,无声无息,而那轮明月如同玉盘般皎洁,缓缓转动在夜空之中。我深知,这样的美景与良宵并不会长久,让人心生惋惜。想到明年此时,我又将身在何方,能否再见到如此明亮的月光,心中不禁涌起无限感慨。

“阳关曲·中秋月”鉴赏

景物描绘:首句“暮云收尽溢清寒”以简洁明快的笔触,勾勒出一幅中秋夜空的清新画面。暮云散尽,天空变得格外清澈,而“溢清寒”三字则巧妙地传达了秋夜特有的凉意与宁静,为全诗奠定了清冷而幽远的基调。次句“银汉无声转玉盘”进一步将读者的视线引向那浩瀚的星空,银河无声,明月如玉盘般高悬,既展现了宇宙的辽阔与神秘,又凸显了月色的皎洁与纯净。

情感抒发:后两句“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则是诗人情感的直接流露。诗人深知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因此在这中秋之夜,他格外珍惜眼前的美景与团聚的时光。然而,他又不得不面对人生无常的现实,思考着明年此时自己将身在何方,能否再次享受到这样的美景与温情。这种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对未来的不确定感,使得诗人的情感更加深沉而复杂。

艺术特色:整首诗语言凝练而意境深远,通过对中秋夜空的细腻描绘与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相结合,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与深邃的思想情感。同时,诗中还蕴含了丰富的象征意义与哲理内涵,如“银汉”象征着宇宙的浩瀚与人生的漫长,“玉盘”则象征着美好而短暂的事物,“此生此夜”与“明月明年”的对比则揭示了时间流逝的不可逆转与人生无常的残酷现实。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这首诗独特的艺术魅力与思想深度。

苏轼简介

宋代·苏轼的简介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苏轼的诗(188篇)

猜你喜欢

次韵刘景文登郑王台见思五首其三

宋代黄庭坚

黄浊归大壑,涟漪遶重城。

西风一横笛,金气与高明。

归鸦度晚景,落雁带边声。

平生知章处,别离空复情。


好事近·汴京赐宴闻教坊乐有感

宋代韩元吉

凝碧旧池头,一听管弦凄切。多少梨园声在,总不堪华发。

杏花无处避春愁,也傍野烟发。惟有御沟声断,似知人呜咽。


菩萨蛮·春来春去催人老

宋代张元干

三月晦,送春有集,坐中偶书。

春来春去催人老,老夫争肯输年少。醉后少年狂,白髭殊未妨。

插花还起舞,管领风光处。把酒共留春,莫教花笑人。


长相思·村姑儿

宋代蔡伸

村姑儿,红袖衣,初发黄梅插秧时,双双女伴随。

长歌诗,短歌诗,歌里真情恨别离,休言伊不知。


念奴娇·中秋对月

明代文征明

桂花浮玉,正月满天街,夜凉如洗。风泛须眉并骨寒,人在水晶宫里。蛟龙偃蹇,观阙嵯峨,缥缈笙歌沸。霜华满地,欲跨彩云飞起。

记得去年今夕,酾酒溪亭,淡月云来去。千里江山昨梦非,转眼秋光如许。青雀西来,嫦娥报我,道佳期近矣。寄言俦侣,莫负广寒沈醉。


楚天遥过清江引·有意送春归

元代薛昂夫

有意送春归,无计留春住。明年又着来,何似休归去。桃花也解愁,点点飘红玉。目断楚天遥,不见春归路。

春若有情春更苦,暗里韶光度。夕阳山外山,春水渡傍渡,不知那答儿是春住处?


蝶恋花

宋代石孝友

别后相思无限忆。欲说相思,要见终无计。拟写相思持送似。如何尽得相思意。

眼底相思心里事。纵把相思,写尽凭谁寄。多少相思都做泪。一齐泪损相思字。


忆秦娥·花深深

宋代郑文妻

花深深。一钩罗袜行花阴。行花阴。闲将柳带,细结同心。

日边消息空沈沈。画眉楼上愁登临。愁登临。海棠开后,望到如今。


八月十五日夜玩月

唐代刘禹锡

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

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

能变人间世,翛然是玉京。


中秋月

唐代白居易

万里清光不可思,添愁益恨绕天涯。

谁人陇外久征戍,何处庭前新别离?

失宠故姬归院夜,没蕃老将上楼时。

照他几许人肠断,玉兔银蟾远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