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文 > 晏殊的诗 > 清平乐·金风细细

清平乐·金风细细

[宋代]:晏殊

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绿酒初尝人易醉。一枕小窗浓睡。

紫薇朱槿花残。斜阳却照阑干。双燕欲归时节,银屏昨夜微寒。


“清平乐·金风细细”译文及注释

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秋日黄昏的景致,并借景抒情,表达了词人对时光流逝、季节更迭的感慨以及内心的一丝淡淡哀愁。以下是译文及赏析:

轻柔的秋风缓缓吹拂,梧桐树的叶子一片片轻轻飘落。初次品尝那碧绿的酒液,人便容易沉醉其中。随后,我在小窗边的软榻上沉沉睡去,梦中似乎也带着几分秋日的宁静与深沉。

紫薇与朱槿的花朵已逐渐凋零,只剩残红点缀枝头。夕阳的余晖斜斜地洒在栏杆上,为这秋日傍晚增添了几分暖意与寂寞。双燕归巢的时刻即将到来,预示着夜幕的降临,而昨晚银白色的屏风后还透着一丝微寒,让人感受到季节的转换与气温的下降。

“清平乐·金风细细”鉴赏

景物描绘的细腻:词人以“金风细细”开篇,即点明了季节为秋,同时“细细”二字又极言风之轻柔,营造出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接着,“叶叶梧桐坠”进一步强化了秋日的萧瑟之感,梧桐落叶是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意象,代表着时光的流逝与离愁别绪。

情感与景物的交融:“绿酒初尝人易醉”一句,表面上是写酒易醉人,实则暗含了词人心绪的易动与感慨的深沉。酒后的小窗浓睡,不仅是身体上的休息,更是心灵上对现实纷扰的一种暂时逃避。

时间与空间的转换:从“紫薇朱槿花残”到“斜阳却照阑干”,词人巧妙地通过花卉的凋零与夕阳的斜照,展现了时间的推移与空间的转换。这一转换不仅使画面更加立体生动,也寓含了词人对岁月无情、时光易逝的感慨。

双燕归巢的象征:“双燕欲归时节”一句,以双燕归巢的自然现象作为时间节点,既增添了画面的生活气息,又寓含了词人对家的思念与对温暖的渴望。同时,“银屏昨夜微寒”则通过触觉的感受,进一步强调了季节的变化与内心的孤寂。

综上所述,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景物描绘与情感抒发,成功地营造了一种秋日黄昏的宁静与哀愁氛围,展现了词人对时光流逝、季节更迭的深刻感慨以及内心的一丝淡淡哀愁。

晏殊简介

宋代·晏殊的简介

晏殊

晏殊【yàn shū】(991-1055)字同叔,著名词人、诗人、散文家,北宋抚州府临川城人(今江西进贤县文港镇沙河人,位于香楠峰下,其父为抚州府手力节级),是当时的抚州籍第一个宰相。晏殊与其第七子晏几道(1037-1110),在当时北宋词坛上,被称为“大晏”和“小晏”。

...〔► 晏殊的诗(22篇)

猜你喜欢

点绛唇·金谷年年

宋代林逋

金谷年年,乱生春色谁为主?余花落处,满地和烟雨。

又是离歌,一阕长亭暮。王孙去,萋萋无数,南北东西路。


夜游宫·人去西楼雁杳

宋代吴文英

人去西楼雁杳。叙别梦、扬州一觉。云澹星疏楚山晓。听啼乌,立河桥,话未了。

雨外蛩声早。细织就、霜丝多少。说与萧娘未知道。向长安,对秋灯,几人老。


清平乐·金风细细

宋代晏殊

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绿酒初尝人易醉。一枕小窗浓睡。

紫薇朱槿花残。斜阳却照阑干。双燕欲归时节,银屏昨夜微寒。


好事近·汴京赐宴闻教坊乐有感

宋代韩元吉

凝碧旧池头,一听管弦凄切。多少梨园声在,总不堪华发。

杏花无处避春愁,也傍野烟发。惟有御沟声断,似知人呜咽。


菩萨蛮·春来春去催人老

宋代张元干

三月晦,送春有集,坐中偶书。

春来春去催人老,老夫争肯输年少。醉后少年狂,白髭殊未妨。

插花还起舞,管领风光处。把酒共留春,莫教花笑人。


长相思·村姑儿

宋代蔡伸

村姑儿,红袖衣,初发黄梅插秧时,双双女伴随。

长歌诗,短歌诗,歌里真情恨别离,休言伊不知。


楚天遥过清江引·有意送春归

元代薛昂夫

有意送春归,无计留春住。明年又着来,何似休归去。桃花也解愁,点点飘红玉。目断楚天遥,不见春归路。

春若有情春更苦,暗里韶光度。夕阳山外山,春水渡傍渡,不知那答儿是春住处?


忆秦娥·花深深

宋代郑文妻

花深深。一钩罗袜行花阴。行花阴。闲将柳带,细结同心。

日边消息空沈沈。画眉楼上愁登临。愁登临。海棠开后,望到如今。


鹧鸪天·元夕有所梦

宋代姜夔

肥水东流无尽期。当初不合种相思。梦中未比丹青见,暗里忽惊山鸟啼。

春未绿,鬓先丝。人间别久不成悲。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沉 通:沈)


诉衷情·出林杏子落金盘

宋代周邦彦

出林杏子落金盘。齿软怕尝酸。可惜半残青紫,犹有小唇丹。

南陌上,落花闲。雨斑斑。不言不语,一段伤春,都在眉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