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波媚·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译文及注释
译文
秋天来到了边远的城邑,号角声在秋风中显得格外悲凉,烽火台上火光映照,照亮了高高的城台。在这凄清的夜晚,有人悲歌击筑,站在高处,将酒洒向空中祭奠,此情此景,让人心潮澎湃,思绪万千,兴味悠长。
世间谁的情感能像那南山的明月一般,特意在傍晚时分拨开云雾,露出皎洁的光芒?想那灞桥边的如烟柳色,曲江畔的池馆楼阁,都仿佛在静静地等待着远方归人的到来。
“秋波媚·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鉴赏
情感抒发:“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这几句通过具体的行为描写,展现了词人在这样的环境下内心的激荡与感慨。悲歌击筑,是古代壮士抒发豪情壮志的方式;凭高酹酒,则是对远方或逝去之人的深深怀念。这些行为背后,是词人无尽的思绪与悠长的情感。
借景抒情:“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词人巧妙地运用了自然景物——南山月,来寄托自己的情感。南山月仿佛有情有义,特意在傍晚时分拨开云雾,露出光芒,以照亮词人的心田。这种拟人化的手法,使得情感表达更加生动而深刻。
想象与期待:“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词的结尾部分,词人通过想象灞桥边的烟柳、曲江畔的池馆等景象,表达了对远方归人或故土的深切思念与期待。这些景象不仅是地理上的存在,更是词人心中情感的寄托与象征。
综上所述,这首词通过描绘秋日边塞的壮丽景象,并借景抒情,表达了词人对远方友人或故土的深切思念之情。词中既有对现实的描绘与感慨,又有对未来的想象与期待,情感丰富而深沉,意境悠远而壮美。
陆游简介
宋代·陆游的简介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 陆游的诗(63篇)〕猜你喜欢
扬州慢·淮左名都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关山月
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
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
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齐天乐·秋声馆赋秋声
簟凄灯暗眠还起,清商几处催发?碎竹虚廊,枯莲浅渚,不辨声来何叶?桐飙又接。尽吹入潘郎,一簪愁发。已是难听,中宵无用怨离别。
阴虫还更切切。玉窗挑锦倦,惊响檐铁。漏断高城,钟疏野寺,遥送凉潮呜咽。微吟渐怯。讶篱豆花开,雨筛时节。独自开门,满庭都是月。
瑞龙吟·大石春景
章台路。还见褪粉梅梢,试花桃树。愔愔坊陌人家,定巢燕子,归来旧处。
黯凝伫。因念个人痴小,乍窥门户。侵晨浅约宫黄,障风映袖,盈盈笑语。
前度刘郎重到,访邻寻里,同时歌舞。唯有旧家秋娘,声价如故。吟笺赋笔,犹记燕台句。知谁伴、名园露饮,东城闲步。事与孤鸿去。探春尽是,伤离意绪。官柳低金缕。归骑晚、纤纤池塘飞雨。断肠院落,一帘风絮。
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
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地卑山近,衣润费炉烟。人静乌鸢自乐,小桥外、新绿溅溅。凭阑久,黄芦苦竹,拟泛九江船。
年年。如社燕,飘流瀚海,来寄修椽。且莫思身外,长近尊前。憔悴江南倦客,不堪听、急管繁弦。歌筵畔,先安簟枕,容我醉时眠。
绮罗香·咏春雨
做冷欺花,将烟困柳,千里偷催春暮。尽日冥迷,愁里欲飞还住。惊粉重、蝶宿西园,喜泥润、燕归南浦。最妨它、佳约风流,钿车不到杜陵路。
沉沉江上望极,还被春潮晚急,难寻官渡。隐约遥峰,和泪谢娘眉妩。临断岸、新绿生时,是落红、带愁流处。记当日、门掩梨花,剪灯深夜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