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文 > 王昌龄的诗 > 送柴侍御

送柴侍御

[唐代]:王昌龄

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送柴侍御”译文及注释

沅江的水波滚滚向前,一直通往武冈的方向,我送你离去,心中却没有感到离别的哀伤。因为我们虽然身处不同的青山之间,但同享一片云雨,而天上的明月更是普照四方,哪里会只是照亮两个地方呢?

“送柴侍御”鉴赏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但与传统送别诗的哀婉凄凉不同,它展现出了一种豁达与乐观的情怀。首句“沅水通波接武冈”以自然景观入手,既点明了送别的地点和去向,又通过“通波”二字暗喻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即使相隔千里,也如这沅水一般相连相通。

次句“送君不觉有离伤”直接表达了诗人的情感态度,即送别时没有感到悲伤。这种态度在送别诗中是不多见的,它体现了诗人对友情的深厚理解和信任,相信即使暂时分别,友情也不会因此减弱或消失。

三、四两句“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进一步阐述了诗人的这种情感。青山、云雨、明月这些自然元素被诗人赋予了深刻的象征意义。青山虽隔,但同受云雨之滋润,明月更是普照天下,不分彼此。诗人以此来比喻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即使身处异地,也能心心相印,如同在同一片天空下生活。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而豁达。它告诉我们,真正的友情是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只要心中有爱,就能跨越千山万水,与亲人、朋友心心相印。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的个人经历或当时的社会背景有关。但具体的历史记载并不详尽,因此我们只能根据诗歌本身来推测。可能是在某个特定的时刻,诗人送别了一位重要的朋友或亲人前往武冈,虽然心中难免有些不舍,但诗人以豁达的心态面对离别,写下了这首充满乐观与希望的送别诗。这也反映了诗人对于人生、友情和自然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王昌龄简介

唐代·王昌龄的简介

王昌龄

王昌龄 (698— 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亦有“诗家天子王江宁”的说法)。

...〔► 王昌龄的诗(24篇)

猜你喜欢

送贺宾客归越

唐代李白

镜湖流水漾清波,狂客归舟逸兴多。

山阴道士如相见,应写黄庭换白鹅。


赠王粲诗

魏晋曹植

端坐苦愁思,揽衣起西游。

树木发春华,清池激长流。

中有孤鸳鸯,哀鸣求匹俦。

我愿执此鸟,惜哉无轻舟。

欲归忘故道,顾望但怀愁。

悲风鸣我侧,羲和逝不留。

重阴润万物,何惧泽不周?

谁令君多念,自使怀百忧。


送李深卿赴省试

宋代喻良能

曲江深院题名处,应有春风得意诗。

为想杏花三十里,却思三五少年时。


淇上送韦司仓往滑台

唐代高适

饮酒莫辞醉,醉多适不愁。

孰知非远别,终念对穷秋。

滑台门外见,淇水眼前流。

君去应回首,风波满渡头。


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

唐代李白

忆昔洛阳董糟丘,为余天津桥南造酒楼。

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

海内贤豪青云客,就中与君心莫逆。

回山转海不作难,倾情倒意无所惜。

我向淮南攀桂枝,君留洛北愁梦思。

不忍别,还相随。

相随迢迢访仙城,三十六曲水回萦。

一溪初入千花明,万壑度尽松风声。

银鞍金络到平地,汉东太守来相迎。

紫阳之真人,邀我吹玉笙。

餐霞楼上动仙乐,嘈然宛似鸾凤鸣。

袖长管催欲轻举,汉东太守醉起舞。

手持锦袍覆我身,我醉横眠枕其股。

当筵意气凌九霄,星离雨散不终朝,分飞楚关山水遥。

余既还山寻故巢,君亦归家渡渭桥。

君家严君勇貔虎,作尹并州遏戎虏。

五月相呼渡太行,摧轮不道羊肠苦。

行来北凉岁月深,感君贵义轻黄金。

琼杯绮食青玉案,使我醉饱无归心。

时时出向城西曲,晋祠流水如碧玉。

浮舟弄水箫鼓鸣,微波龙鳞莎草绿。

兴来携妓恣经过,其若杨花似雪何!

红妆欲醉宜斜日,百尺清潭写翠娥。

翠娥婵娟初月辉,美人更唱舞罗衣。

清风吹歌入空去,歌曲自绕行云飞。

此时行乐难再遇,西游因献《长杨赋》。

北阙青云不可期,东山白首还归去。

渭桥南头一遇君,酂台之北又离群。

问余别恨今多少,落花春暮争纷纷。

言亦不可尽,情亦不可及。

呼儿长跪缄此辞,寄君千里遥相忆。


玉楼春·尊前拟把归期说

宋代欧阳修

尊前拟把归期说。未语春容先惨咽。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离歌且莫翻新阕。一曲能教肠寸结。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


送薛存义序

唐代柳宗元

河东薛存义将行,柳子载肉于俎,崇酒於觞,追而送之江浒,饮食之。且告曰:“凡吏于土者,若知其职乎?盖民之役,非以役民而已也。凡民之食于土者,出其什一佣乎吏,使司平于我也。今我受其直,怠其事者,天下皆然。岂惟怠之,又从而盗之。向使佣一夫于家,受若值,怠若事,又盗若货器,则必甚怒而黜罚之矣。以今天下多类此,而民莫敢肆其怒与黜罚者,何哉?势不同也。势不同而理同,如吾民何?有达于理者,得不恐而畏乎!”

存义假令零陵二年矣。早作而夜思,勤力而劳心;讼者平,赋者均,老弱无怀诈暴憎。其为不虚取直也的矣,其知恐而畏也审矣。

吾贱且辱,不得与考绩幽明之说;于其往也,故赏以酒肉而重之以辞。


说剑

唐代元稹

吾友有宝剑,密之如密友。

我实胶漆交,中堂共杯酒。

酒酣肝胆露,恨不眼前剖。

高唱荆卿歌,乱击相如缶。

更击复更唱,更酌亦更寿。

白虹坐上飞,青蛇匣中吼。

我闻音响异,疑是干将偶。

为君再拜言,神物可见不。

君言我所重,我自为君取。

迎箧已焚香,近鞘先泽手。

徐抽寸寸刃,渐屈弯弯肘。

杀杀霜在锋,团团月临纽。

逡巡潜虬跃,郁律惊左右。

霆电满室光,蛟龙绕身走。

我为捧之泣,此剑别来久。

铸时近山破,藏在松桂朽。

幽匣狱底埋,神人水心守。

本是稽泥淬,果非雷焕有。

我欲评剑功,愿君良听受。

剑可剸犀兕,剑可切琼玖。

剑决天外云,剑冲日中斗。

剑隳妖蛇腹,剑拂佞臣首。

太古初断鳌,武王亲击纣。

燕丹卷地图,陈平绾花绶。

曾被桂树枝,寒光射林薮。

曾经铸农器,利用翦稂莠。

神物终变化,复为龙牝牡。

晋末武库烧,脱然排户牖。

为欲扫群胡,散作弥天帚。

自兹失所往,豪英共为诟。

今复谁人铸,挺然千载后。

既非古风胡,无乃近鸦九。

自我与君游,平生益自负。

况擎宝剑出,重以雄心扣。

此剑何太奇,此心何太厚。

劝君慎所用,所用无或苟。

潜将辟魑魅,勿但防妾妇。

留斩泓下蛟,莫试街中狗。

君今困泥滓,我亦坌尘垢。

俗耳惊大言,逢人少开口。


和董传留别

宋代苏轼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

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

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


河满子·秋怨

宋代孙洙

怅望浮生急景,凄凉宝瑟余音。

楚客多情偏怨别,碧山远水登临。

目送连天衰草,夜阑几处疏砧。

黄叶无风自落,秋云不雨长阴。

天若有情天亦老,摇摇幽恨难禁。

惆怅旧欢如梦,觉来无处追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