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春望”译文及注释
东风吹拂着细雨掠过青翠的山峦,回望城中,只见一片草木悠闲地生长。家在梦中,不知何日才能归返,而春天已悄然降临江上,却有几人能在这美好的时节还乡?河流与原野在缭绕的浮云之外蜿蜒,宫殿与楼阁在夕阳的余晖中错落有致。又有谁能理解,作为儒生却遭遇这世道的艰难,独自带着斑白的鬓发,客居在秦关之地。
“长安春望”鉴赏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身处异乡,对家乡的深切思念以及对时局艰难的感慨。首联“东风吹雨过青山,却望千门草色闲”以自然景象开篇,东风、细雨、青山、草色,构成了一幅清新而又略带愁绪的画面,既表现了春天的生机,又暗含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颔联“家在梦中何日到,春生江上几人还”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归期的渴望。通过“家在梦中”与“春生江上”的对比,突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无奈:一方面是对家乡的无限向往,另一方面则是现实中的无法归去。
颈联“川原缭绕浮云外,宫阙参差落照间”转而描绘了一幅壮阔的自然与人文景观,既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也隐含了对故国的眷恋。浮云、川原、宫阙、落照,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一幅遥远而又模糊的画面,与诗人内心的迷茫与孤独相呼应。
尾联“谁念为儒逢世难,独将衰鬓客秦关”则直接抒发了诗人的感慨与愤懑。作为儒生,本应致力于国家的治理与文化的传承,然而却遭遇了世道的艰难与不公。诗人以“独将衰鬓客秦关”自况,表达了自己孤独无助、年华老去的悲哀以及对时局的无奈与不满。
创作背景
这首诗很可能是诗人在仕途不顺、身处异乡时所作。在古代社会,儒生往往以治国平天下为己任,然而由于时局的动荡与个人的遭遇,许多儒生并不能实现自己的抱负。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家乡的思念、对时局的感慨以及对自身命运的无奈与悲哀。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儒生的不重视与排挤的现实状况。
卢纶简介
唐代·卢纶的简介

卢纶(约737-约799),字允言,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汉族,河中蒲(今山西省永济县)人。天宝末举进士,遇乱不第;代宗朝又应举, 屡试不第。大历六年,宰相元载举荐,授阌乡尉;后由王缙荐为集贤学士,秘书省校书郎,升监察御史。出为陕府户曹、河南密县令。后元载、王缙获罪,遭到牵连。德宗朝复为昭应令,又任河中浑瑊元帅府判官,官至检校户部郎中。有《卢户部诗集》。
...〔► 卢纶的诗(8篇)〕猜你喜欢
登百丈峰二首
朝登百丈峰,遥望燕支道。
汉垒青冥间,胡天白如扫。
忆昔霍将军,连年此征讨。
匈奴终不灭,寒山徒草草。
唯见鸿雁飞,令人伤怀抱。
晋武轻后事,惠皇终已昏。
豺狼塞瀍洛,胡羯争乾坤。
四海如鼎沸,五原徒自尊。
而今白庭路,犹对青阳门。
朝市不足问,君臣随草根。
念奴娇·我来牛渚
我来牛渚,聊登眺、客里襟怀如豁。谁著危亭当此处,占断古今愁绝。江势鲸奔,山形虎踞,天险非人设。向来舟舰,曾扫百万胡羯。
追念照水然犀,男儿当似此,英碓豪杰。岁月匆匆留不住,鬓已星星堪镊。云暗江天,烟昏淮地,是断魂时节。栏干捶碎,酒狂忠愤俱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