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溪棹歌
[唐代]: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涼月如眉挂柳灣,越中山色鏡中看。
蘭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鯉魚來上灘。
清凉的月亮如同弯弯的眉毛,挂在柳树的枝头,倒映在平静的溪水中。越中的山色在水中仿佛镜中景,清晰可见,美不胜收。在兰溪边,连续下了三天的桃花雨,使得溪水更加丰盈清澈。而到了半夜时分,鲤鱼仿佛也被这美好的景致所吸引,纷纷跃出水面,游到浅滩上来。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戴叔伦所作,描绘了一幅清新脱俗、生动有趣的江南水乡春夜图。全诗以景寓情,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力,将自然之美与诗人的情感完美融合。
首句“凉月如眉挂柳湾”,以“凉月”和“柳湾”为背景,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幽美的氛围。月亮被形容为“如眉”,既表现了其弯细的形状,又赋予了它一种柔美、温婉的气质。而“挂”字则生动地描绘了月亮高悬于柳树之上的景象,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立体和生动。
次句“越中山色镜中看”,通过“镜中看”的比喻,将溪水比作镜子,将越中的山色倒映其中。这种手法不仅增强了画面的层次感,还使得山色更加清晰、明亮,仿佛触手可及。同时,“越中”二字也点明了地点,使得整个画面具有了浓郁的地域特色。
第三句“兰溪三日桃花雨”,通过“桃花雨”的意象,进一步渲染了江南水乡春天的气息。桃花盛开,春雨绵绵,不仅为兰溪增添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也为后面的“鲤鱼来上滩”做了铺垫。这里的“三日”既可能是实指,也可能是虚指,用以强调春雨的连绵和持久。
末句“半夜鲤鱼来上滩”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诗人通过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将鲤鱼跃出水面的情景描绘得栩栩如生、妙趣横生。鲤鱼为何会在半夜时分跃出水面?或许是因为溪水的清澈和丰盈吸引了它们;或许是因为它们也被这美好的春夜景色所感染。无论何种原因,这一景象都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有趣,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向往。
综上所述,这首诗以清新脱俗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力,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春夜图。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想象,诗人将自然之美与情感完美融合,使得整个画面充满了诗意和画意。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向往,以及对宁静、和谐生活的追求。
唐代·戴叔伦的简介

戴叔伦(732—789),唐代诗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润州金坛(今属江苏)人。年轻时师事萧颖士。曾任新城令、东阳令、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但《女耕田行》、《屯田词》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艰苦。论诗主张“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其诗体裁皆有所涉猎。
...〔
► 戴叔伦的诗(6篇)〕
唐代:
杜甫
力疾坐清晓,来时悲早春。
转添愁伴客,更觉老随人。
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
望乡应未已,四海尚风尘。
力疾坐清曉,來時悲早春。
轉添愁伴客,更覺老随人。
紅入桃花嫩,青歸柳葉新。
望鄉應未已,四海尚風塵。
唐代:
裴度
东阁听泉落,能令野兴多。
散时犹带沫,淙处即跳波。
偏洗磷磷石,还惊泛泛鹅。
色清尘不染,光白月相和。
喷雪萦松竹,攒珠溅芰荷。
对吟时合响,触树更摇柯。
照圃红分药,侵阶绿浸莎。
日斜车马散,馀韵逐鸣珂。
東閣聽泉落,能令野興多。
散時猶帶沫,淙處即跳波。
偏洗磷磷石,還驚泛泛鵝。
色清塵不染,光白月相和。
噴雪萦松竹,攢珠濺芰荷。
對吟時合響,觸樹更搖柯。
照圃紅分藥,侵階綠浸莎。
日斜車馬散,馀韻逐鳴珂。
宋代:
辛弃疾
与客饮瓢泉,客以泉声喧静为问。余醉,未及答。或以“蝉噪林逾静”代对,意甚美矣。翌日为赋此词以褒之也。
水纵横,山远近,拄杖占千顷。老眼羞明,水底看山影。度教水动山摇,吾生堪笑,似此个、青山无定。
一瓢饮,人问“翁爱飞泉,来寻个中静;绕屋声喧,怎做静中镜”?“我眠君且归休,维摩方丈,待天女、散花时问。”
與客飲瓢泉,客以泉聲喧靜為問。餘醉,未及答。或以“蟬噪林逾靜”代對,意甚美矣。翌日為賦此詞以褒之也。
水縱橫,山遠近,拄杖占千頃。老眼羞明,水底看山影。度教水動山搖,吾生堪笑,似此個、青山無定。
一瓢飲,人問“翁愛飛泉,來尋個中靜;繞屋聲喧,怎做靜中鏡”?“我眠君且歸休,維摩方丈,待天女、散花時問。”
清代:
吴绮
春来也,是何时?没人知。先到玉儿头上,袅花枝。
十二画楼帘卷,红妆笑语参差。争向彩幡成队去,看朱衣。
春來也,是何時?沒人知。先到玉兒頭上,袅花枝。
十二畫樓簾卷,紅妝笑語參差。争向彩幡成隊去,看朱衣。
南北朝:
谢灵运
昏旦变气候,山水含清晖。
清晖能娱人,游子憺忘归。
出谷日尚早,入舟阳已微。
林壑敛暝色,云霞收夕霏。
芰荷迭映蔚,蒲稗相因依。
披拂趋南径,愉悦偃东扉。
虑澹物自轻,意惬理无违。
寄言摄生客,试用此道推。
昏旦變氣候,山水含清晖。
清晖能娛人,遊子憺忘歸。
出谷日尚早,入舟陽已微。
林壑斂暝色,雲霞收夕霏。
芰荷叠映蔚,蒲稗相因依。
披拂趨南徑,愉悅偃東扉。
慮澹物自輕,意惬理無違。
寄言攝生客,試用此道推。
宋代:
苏轼
湖上与张先同赋,时闻弹筝
凤凰山下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
忽闻江上弄哀筝,苦含情,遣谁听!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
湖上與張先同賦,時聞彈筝
鳳凰山下雨初晴,水風清,晚霞明。一朵芙蕖,開過尚盈盈。何處飛來雙白鹭,如有意,慕娉婷。
忽聞江上弄哀筝,苦含情,遣誰聽!煙斂雲收,依約是湘靈。欲待曲終尋問取,人不見,數峰青。
唐代:
白居易
望海楼明照曙霞,护江堤白踏晴沙。
涛声夜入伍员庙,柳色春藏苏小家。
红袖织绫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
谁开湖寺西南路,草绿裙腰一道斜。
望海樓明照曙霞,護江堤白踏晴沙。
濤聲夜入伍員廟,柳色春藏蘇小家。
紅袖織绫誇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
誰開湖寺西南路,草綠裙腰一道斜。
唐代:
元稹
常年出入右银台,每怪春光例早回。
惭愧杏园行在景,同州园里也先开。
常年出入右銀台,每怪春光例早回。
慚愧杏園行在景,同州園裡也先開。
明代:
袁宏道
虎丘去城可七八里,其山无高岩邃壑,独以近城,故箫鼓楼船,无日无之。凡月之夜,花之晨,雪之夕,游人往来,纷错如织,而中秋为尤胜。
每至是日,倾城阖户,连臂而至。衣冠士女,下迨蔀屋,莫不靓妆丽服,重茵累席,置酒交衢间。从千人石上至山门,栉比如鳞,檀板丘积,樽罍云泻,远而望之,如雁落平沙,霞铺江上,雷辊电霍,无得而状。
布席之初,唱者千百,声若聚蚊,不可辨识。分曹部署,竟以歌喉相斗,雅俗既陈,妍媸自别。未几而摇手顿足者,得数十人而已;已而明月浮空,石光如练,一切瓦釜,寂然停声,属而和者,才三四辈;一箫,一寸管,一人缓板而歌,竹肉相发,清声亮彻,听者魂销。比至夜深,月影横斜,荇藻凌乱,则箫板亦不复用;一夫登场,四座屏息,音若细发,响彻云际,每度一字,几尽一刻,飞鸟为之徘徊,壮士听而下泪矣。
剑泉深不可测,飞岩如削。千顷云得天池诸山作案,峦壑竞秀,最可觞客。但过午则日光射人,不堪久坐耳。文昌阁亦佳,晚树尤可观。而北为平远堂旧址,空旷无际,仅虞山一点在望,堂废已久,余与江进之谋所以复之,欲祠韦苏州、白乐天诸公于其中;而病寻作,余既乞归,恐进之之兴亦阑矣。山川兴废,信有时哉!
吏吴两载,登虎丘者六。最后与江进之、方子公同登,迟月生公石上。歌者闻令来,皆避匿去。余因谓进之曰:“甚矣,乌纱之横,皂隶之俗哉!他日去官,有不听曲此石上者,如月!”今余幸得解官称吴客矣。虎丘之月,不知尚识余言否耶?
虎丘去城可七八裡,其山無高岩邃壑,獨以近城,故箫鼓樓船,無日無之。凡月之夜,花之晨,雪之夕,遊人往來,紛錯如織,而中秋為尤勝。
每至是日,傾城阖戶,連臂而至。衣冠士女,下迨蔀屋,莫不靓妝麗服,重茵累席,置酒交衢間。從千人石上至山門,栉比如鱗,檀闆丘積,樽罍雲瀉,遠而望之,如雁落平沙,霞鋪江上,雷輥電霍,無得而狀。
布席之初,唱者千百,聲若聚蚊,不可辨識。分曹部署,竟以歌喉相鬥,雅俗既陳,妍媸自别。未幾而搖手頓足者,得數十人而已;已而明月浮空,石光如練,一切瓦釜,寂然停聲,屬而和者,才三四輩;一箫,一寸管,一人緩闆而歌,竹肉相發,清聲亮徹,聽者魂銷。比至夜深,月影橫斜,荇藻淩亂,則箫闆亦不複用;一夫登場,四座屏息,音若細發,響徹雲際,每度一字,幾盡一刻,飛鳥為之徘徊,壯士聽而下淚矣。
劍泉深不可測,飛岩如削。千頃雲得天池諸山作案,巒壑競秀,最可觞客。但過午則日光射人,不堪久坐耳。文昌閣亦佳,晚樹尤可觀。而北為平遠堂舊址,空曠無際,僅虞山一點在望,堂廢已久,餘與江進之謀所以複之,欲祠韋蘇州、白樂天諸公于其中;而病尋作,餘既乞歸,恐進之之興亦闌矣。山川興廢,信有時哉!
吏吳兩載,登虎丘者六。最後與江進之、方子公同登,遲月生公石上。歌者聞令來,皆避匿去。餘因謂進之曰:“甚矣,烏紗之橫,皂隸之俗哉!他日去官,有不聽曲此石上者,如月!”今餘幸得解官稱吳客矣。虎丘之月,不知尚識餘言否耶?
清代:
王士祯
山郡逢春复乍晴,陂塘分出几泉清?
郭边万户皆临水,雪后千峰半入城。
山郡逢春複乍晴,陂塘分出幾泉清?
郭邊萬戶皆臨水,雪後千峰半入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