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文 > 张继的诗 > 枫桥夜泊

枫桥夜泊

[唐代]: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枫桥夜泊”译文及注释

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对着江边枫树和渔火忧愁而眠。

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

“枫桥夜泊”鉴赏

《枫桥夜泊》是唐代诗人张继的一首脍炙人口的七绝。此诗通过描绘秋夜江边停泊的客船所见到的景象,抒发了诗人旅途中的孤寂忧愁之情。

“月落乌啼霜满天”,首句便以冷色调的“月落”和“霜满天”奠定了全诗凄凉孤寂的基调。乌鸦在夜空中啼叫,更增添了几分寂静与萧瑟。而“霜满天”则不仅描绘出霜露之重,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沉重与压抑。

“江枫渔火对愁眠”,这句中的“江枫”与“渔火”相对,一动一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对愁眠”则直接点出了诗人的心境——愁绪满怀,难以入眠。江边的枫树与渔船上的灯火,在诗人的眼中都成为了愁绪的寄托。

“姑苏城外寒山寺”,这句中的“姑苏城”和“寒山寺”都是具体的地名,为全诗增添了具体的时空背景。同时,“寒山寺”的“寒”字,不仅指寺庙所在地的寒冷,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凄凉。

“夜半钟声到客船”,这句是全诗的高潮,也是最为人们所熟知的一句。夜半时分,寒山寺的钟声传到了停泊在江边的客船上,打破了夜的寂静,也唤醒了诗人的思绪。这钟声仿佛带着一种超脱与宁静,让诗人在愁苦中找到了片刻的慰藉。

总的来说,《枫桥夜泊》以细腻而深邃的笔触,描绘了秋夜江边的景象,抒发了诗人旅途中的孤寂与忧愁。诗中的每一个字、每一个词都充满了情感与韵味,使得这首诗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中的瑰宝之一。

张继简介

唐代·张继的简介

张继张继,(约715年~约779年) ,字懿孙,汉族,湖北襄州(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约公元753年前后在世,与刘长卿为同时代人。据诸家记录,仅知他是约天宝十二年(约公元七五三年)的进士。大历中,以检校祠部员外郎为洪州(今江西南昌市)盐铁判官。他的诗爽朗激越,不事雕琢,比兴幽深,事理双切,对后世颇有影响。但可惜流传下来的不到50首。他的最著名的诗是《枫桥夜泊》。 ...〔► 张继的诗(4篇)

猜你喜欢

独不见

唐代沈佺期

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

谁为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


赠阙下裴舍人

唐代钱起

二月黄莺飞上林,春城紫禁晓阴阴。

长乐钟声花外尽,龙池柳色雨中深。

阳和不散穷途恨,霄汉长怀捧日心。

献赋十年犹未遇,羞将白发对华簪。


蜀先主庙

唐代刘禹锡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

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凄凉蜀故妓,来舞魏宫前。


春宵

宋代苏轼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无题·凤尾香罗薄几重

唐代李商隐

凤尾香罗薄几重,碧文圆顶夜深缝。

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

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

斑骓只系垂杨岸,何处西南任好风。(任 一作:待)


除夜

唐代白居易

薄晚支颐坐,中宵枕臂眠。

一从身去国,再见日周天。

老度江南岁,春抛渭北田。

浔阳来早晚,明日是三年。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

唐代刘长卿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

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

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江州重别薛六柳八二员外

唐代刘长卿

生涯岂料承优诏,世事空知学醉歌。

江上月明胡雁过,淮南木落楚山多。

寄身且喜沧洲近,顾影无如白发何。

今日龙钟人共弃,愧君犹遣慎风波。


同题仙游观

唐代韩翃

仙台初见五城楼,风物凄凄宿雨收。

山色遥连秦树晚,砧声近报汉宫秋。

疏松影落空坛静,细草香闲小洞幽。

何用别寻方外去,人间亦自有丹丘。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唐代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剑铓,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