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原文及翻译
- 《文言文》
- 2024-09-11 09:03:15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译文
八月里秋深,狂风怒号,狂风卷走了我屋顶上好几层茅草。茅草乱飞,渡过浣花溪,散落在对岸江边。飞得高的茅草缠绕在高高的树梢上,飞得低的飘飘洒洒沉落到池塘和洼地里。
南村的一群儿童欺负我年老没力气,竟忍心这样当面做“贼”抢东西,毫无顾忌地抱着茅草跑进竹林去了。我嘴唇干燥也喝止不住,回来后拄着拐杖,独自叹息。
一会儿风停了,天空中乌云像墨一样黑,深秋天空阴沉迷蒙渐渐黑下来了。布被盖了多年,又冷又硬,像铁板似的。孩子睡觉姿势不好,把被子蹬破了。一下雨屋顶漏水,屋内没有一点儿干燥的地方,房顶的雨水像麻线一样不停地往下漏。自从安史之乱之后,我睡眠的时间很少,长夜漫漫,屋漏床湿,怎能挨到天亮。
如何能得到千万间宽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庇覆天下间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开颜欢笑,房子在风雨中也不为所动,安稳得像是山一样?唉!什么时候眼前出现这样高耸的房屋,到那时即使我的茅屋被秋风所吹破,我自己受冻而死也心甘情愿!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在成都草堂居住时所作,通过描述自己茅屋被秋风吹破、群童抱茅、屋漏床湿等生活困境,深刻反映了战乱时期人民生活的艰辛与不幸。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忧虑和对广大寒士的深切同情,以及自己宁愿独受苦难也要让天下人得到庇护的崇高理想。
诗中“八月秋高风怒号”一句,以强烈的自然景象开篇,营造出一种悲凉、凄清的氛围,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随后,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茅屋被毁、群童抱茅、屋漏床湿等具体场景,使读者能够深切感受到诗人的生活困境和心理状态。同时,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如“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与“公然抱茅入竹去”的对比,突出了社会的不公与诗人的无奈。
在诗的结尾部分,诗人笔锋一转,由个人的不幸上升到对社会的关注和对广大寒士的同情。他渴望有千万间宽敞高大的房子来庇护天下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能够免受风雨之苦、得以安身立命。这种崇高的理想主义精神不仅体现了诗人的人道主义情怀和社会责任感,也赋予了这首诗以深刻的思想内涵和永恒的艺术魅力。
考试题目示例
阅读理解:
解释“八月秋高风怒号”在诗中的作用。
分析“茅飞渡江洒江郊”一句的意象及其表达效果。
诗中“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与“公然抱茅入竹去”两句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诗歌鉴赏:
赏析“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一句中的细节描写及其情感表达。
分析“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所体现的诗人情怀和社会理想。
结合全诗内容,谈谈你对杜甫“忧国忧民”思想的理解。
创作与表达:
假设你是杜甫,在经历了茅屋被秋风吹破的事件后,你会如何向朋友或后人讲述这段经历并表达你的感受?请写一段文字(不少于200字)。
以“杜甫的茅屋与梦想”为主题,写一篇短文(不少于300字),探讨杜甫在困境中仍坚持理想、心系天下的精神品质及其对我们今天的启示。
本文由作者笔名:古诗词鉴赏于 2024-09-11 09:03:15发表在本站,原创文章,禁止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www.wenshanshuhai.com/wenyanwen/9436.html
上一篇
白洋潮原文及翻译注释
下一篇
与子俨等疏原文及注释
相关文章
- 1. 和桃源诗序翻译及原文
- 2. 童趣文言文
- 3. 读书要三到翻译和原文
- 4. 醉翁操苏轼原文及翻译
- 5. 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译文赏析
- 6. 触龙说赵太后译文告诉我们的道理
- 7. 丰乐亭记文言文翻译
- 8. 宋玉对楚王问原文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