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子杀彘原文及翻译拼音
- 《文言文》
- 2024-09-05 10:31:40
曾子杀彘的原文、翻译及拼音如下:
原文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汝杀彘(zhì)。”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翻译
曾子的妻子要到集市去,她的孩子哭着要跟着去。母亲对孩子说:“你先回去,等我回来杀猪给你吃。”妻子从集市回来后,曾子想要抓住猪杀掉它。妻子阻止他说:“我只不过是和孩子开玩笑罢了。”曾子说:“孩子是不能随便和他开玩笑的。孩子年幼无知,他们会模仿父母的行为,听从父母的教导。现在你欺骗他,就是教他欺骗人。母亲欺骗孩子,孩子就不会再相信母亲了,这不是教育孩子的正确方式。”于是曾子就把猪杀了。
拼音
曾zēng子zǐ之zhī妻qī之zhī市shì,其qí子zǐ随suí之zhī而ér泣qì。
其qí母mǔ曰yuē:“汝rǔ还huán,顾gù反fǎn为wèi汝rǔ杀shā彘zhì。”
妻qī适shì市shì来lái,曾zēng子zǐ欲yù捕bǔ彘zhì杀shā之zhī,妻qī止zhǐ之zhī曰yuē:“特tè与yǔ婴yīng儿ér戏xì耳ěr。”
曾zēng子zǐ曰yuē:“婴yīng儿ér非fēi与yǔ戏xì耳ěr。婴yīng儿ér非fēi有yǒu知zhī也yě,待dài父fù母mǔ而ér学xué者zhě也yě,听tīng父fù母mǔ之zhī教jiào。今jīn子zǐ欺qī之zhī是shì教jiāo子zǐ欺qī也yě。母mǔ欺qī子zǐ,子zǐ而ér不bú信xìn其qí母mǔ,非fēi所suǒ以yǐ成chéng教jiào也yě。”
遂suì烹pēng彘zhì也yě。
赏析
《曾子杀彘》这则故事,虽简短却寓意深远,体现了古代儒家思想中“言必信,行必果”的诚信观念。以下是对该故事的赏析:
教育意义:故事通过曾子杀猪这一行为,深刻阐述了父母在教育子女时应遵循的诚信原则。曾子认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其言行举止对孩子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他坚持兑现对孩子的承诺,用实际行动教育孩子要诚实守信,不可欺骗他人。这种教育方式不仅有助于孩子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还能在日常生活中规范他们的行为。
诚信价值: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也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道德规范。《曾子杀彘》通过生动的情节和鲜明的人物形象,展现了诚信的巨大价值。它告诉我们,无论是在家庭教育中,还是在社会交往中,都应该坚持诚实守信的原则,以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人性关怀:故事中,曾子对孩子的关爱和呵护也体现了他作为一位父亲的人性关怀。他深知孩子的心理需求和成长特点,因此选择用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来教育孩子。这种以孩子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创作背景
《曾子杀彘》这则故事出自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韩非的著作《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韩非子生活在社会动荡不安、战争频仍的年代,他深感统治者的昏庸无能和社会秩序的混乱无序。因此,他提出了“重法守信”的法制思想,主张通过制定和执行严酷的法律来维护社会秩序和国家稳定。而《曾子杀彘》这则故事,虽然表面上讲述的是家庭教育的故事,但实际上也是韩非子法制思想的一种体现。他通过这则故事告诫统治者要言而有信、以身作则,为民众树立诚信的榜样。
作者介绍
韩非(约公元前280年—公元前233年),战国末期韩国人,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散文家,法家代表人物。他主张以法为工具,以加强君主集权为核心,是法家思想之集大成者。韩非子的著作集先秦法家之大成,著有《孤愤》《五蠹》《内储说》《外储说》《说林》《说难》等文章,后人收集整理编纂成《韩非子》一书。他的学说一直是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统治阶级治国的思想基础。韩非子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思想家和哲学家,还是一位优秀的散文家。他的文章风格独特,语言犀利,逻辑严密,善于运用寓言故事和历史典故来阐述自己的思想观点。他的作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誉为中国古代法家思想的奠基人之一。
本文由作者笔名:古诗词鉴赏于 2024-09-05 10:31:40发表在本站,原创文章,禁止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www.wenshanshuhai.com/wenyanwen/9386.html
相关文章
- 1. 和桃源诗序翻译及原文
- 2. 童趣文言文
- 3. 读书要三到翻译和原文
- 4. 醉翁操苏轼原文及翻译
- 5. 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译文赏析
- 6. 触龙说赵太后译文告诉我们的道理
- 7. 丰乐亭记文言文翻译
- 8. 宋玉对楚王问原文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