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董邵南游河北序翻译 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
- 《文言文》
- 2024-08-30 11:42:34
送董邵南游河北序原文

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董生举进士,屡不得志于有司,怀抱利器,郁郁适兹土。吾知其必有合也。董生勉乎哉!
夫以子之不遇时,苟慕义强仁者皆爱惜焉。矧燕赵之士出乎其性者哉!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董生勉乎哉!
吾因子有所感矣。为我吊望诸君之墓,而观于其市,复有昔时屠狗者乎?为我谢曰:“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
送董邵南游河北序译文
燕赵之地自古以来就盛产那些用悲壮的歌声抒发内心感慨的人。董生考中进士,却多次不被当权者赏识,胸怀杰出的才能却郁郁不得志,于是来到这个地方。我知道他一定会遇到知音的。董生,你要努力啊!
你因为生不逢时,尚且能得到那些崇尚道义、坚强仁爱的人的同情和珍惜,更何况是那些燕赵之地本就性情豪爽的人呢!然而,我曾听说风俗是随着教化而改变的,我怎么知道现在的风俗是否还像古人所说的那样呢?姑且以你这次出行来占卜一下吧。董生,你要努力啊!
我因为你的这次出行而有所感触。请代我凭吊一下乐毅将军的墓,并到他的故城去游览一番,看看是否还有过去那些像高渐离那样的屠狗英雄在呢?请代我向他们转达我的话:“当今圣明的天子在位,你们可以出来做官了。”
赏析
这篇文章是韩愈为友人董邵南写的送别序。文章开篇即赞美燕赵之地多慷慨悲歌之士,以此铺垫董生虽仕途不顺,但到燕赵之地定能有所作为的期望。接着,韩愈通过对比古今风俗的变化,表达了对董生此行能否如愿的疑虑,同时也透露出对时代变迁、世风日下的感慨。最后,韩愈借董生之行,寄托了自己对人才的重视和对时局的忧虑,希望天子能广开才路,让有识之士得以施展才华。
创作背景
韩愈写这篇序文时,正值唐王朝由盛转衰之际,社会矛盾尖锐,政治腐败,人才流失严重。韩愈本人虽才华横溢,却屡遭排挤,仕途坎坷。董邵南是他的友人,因仕途不顺而决定前往燕赵之地寻求机会。韩愈深感人才难得,故以此文相送,既表达了对董生的期望和鼓励,也寄托了自己对时局的忧虑和对未来的期待。
作者介绍
韩愈(768年-824年),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世称“韩昌黎”、“文公”、“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并称为“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韩愈的文章气势雄伟,说理透彻,逻辑性强,被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与欧阳修、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苏洵合称“唐宋八大家”。在文学上,他主张文以载道,强调文章内容的重要性,反对华而不实的文风。同时,他也是一位重要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由作者笔名:古诗词鉴赏于 2024-08-30 11:42:34发表在本站,原创文章,禁止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www.wenshanshuhai.com/wenyanwen/9370.html
上一篇
坦然面对生命中的失去
下一篇
泪始干来自哪个诗句
相关文章
- 1. 和桃源诗序翻译及原文
- 2. 童趣文言文
- 3. 读书要三到翻译和原文
- 4. 醉翁操苏轼原文及翻译
- 5. 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译文赏析
- 6. 触龙说赵太后译文告诉我们的道理
- 7. 丰乐亭记文言文翻译
- 8. 宋玉对楚王问原文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