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原文及翻译
- 《文言文》
- 2024-06-25 11:10:57
陋室铭原文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陋室铭原文及翻译
山不必怎样的高,只要上头有仙就出名;水不必怎样的深,只要其中有龙就显灵。这虽然是一座陋室,但只要我能发出德行的芬芳,使人远远地闻到就成。碧绿的苔痕,爬上了土阶;青翠的草色,映入了帘栊。谈谈笑笑的全是博学的雅士,来来往往的没有粗卤的俗人。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可以弹弹素雅的古琴,可以读读佛家的经典。没有嘈杂的乐器扰乱你的耳朵,也没有官署的公文劳苦你的身。这简直是南阳诸葛隐居的茅庐,也像是西蜀扬雄着书的玄亭。孔先生说过这样的话:“这又有甚么简陋?”
导赏
刘禹锡一生写了不少讽刺时政的诗篇,并且因此得罪权要,正在壮年有为之时,遭谪在外,以致悒郁苦闷,无以自遣。本文乃藉为陋室作铭,以吐胸中块垒。显示所居虽陋,而主人不俗,并且所居因主人之不俗而亦不陋。言外之意,即自己不与世俗为伍,而超然物外,其人格之清高一尘不染,又岂是凡庸所能知。
本文只有八十一字,但写出不少意思。开头四句,以山与水陪衬陋室,以仙与龙陪衬自己。如山与水无仙与龙,亦徒有其高与深,如有仙与龙则山与水不高亦高,不深亦深。“斯是”二句,正面提出陋室与其主人,人既德馨,室虽陋亦不陋;反之,如人无德馨,则室虽不陋而亦陋。“苔痕”二句写陋室之景,苔绿上阶,草青入帘,优美之极,实写陋室不陋。“谈笑”二句写屋主人之交往,雅而不俗。“可以”二句写屋主人雅事,“无丝竹”二句写陋室环境之静幽,不受世俗之干扰。“南阳”二句,乃以诸葛庐、子云亭比陋室,实则显以孔明、扬雄自比。末二句引述圣人之言,肯定此陋室实不陋也。既不以为陋,何又名之为陋室,此即刘禹锡作此铭之意义所在。那就是我不与世俗之见相同,人以为陋者,我以为不陋;人以为不陋者,我却以为陋;即此陋室可见我言之非虚。不信,可以看看住在里面的人,看看陋室的景致和环境,看看来往的人,看看屋主人做些甚么事,谁能说它陋呢?虽然不能说它陋,可是在世俗人的眼光中,它建筑得如此简陋,仍是一座陋室。
另外,我们从这篇短文中,还可以获得一种启发。那就是作为一个人,应该注意品德的修养,不可单在物质享受方面着想。如果一个品德不好,纵然住在华贵的高楼大厦,又有甚么意思?但愿我们都能像刘禹锡一样,能说出“惟吾德馨”来,那就住在甚么房屋,也就不觉其简陋了。住屋如此,穿衣、吃饭亦莫不如此。
作者/出处
刘禹锡
刘禹锡、生于唐代宗大历七年,卒于唐武宗会昌二年(七七二──八四二)。字梦得,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唐德宗贞元九年(七九三)举进士,初任淮南节度使杜佑的记室,后入朝任监察御史,受主政的王叔文器重。唐宪宗即位(八〇五)后,王叔文失势,禹锡被贬朗州司马,此后十余年,先后多次贬谪。晚年回洛阳,官至检校礼部尚书兼太子宾客。
刘禹锡是中唐时期的着名诗人,与白居易时相唱和,世称“刘白”。他擅长七律和七绝,又擅于模仿民歌的语气,写出很多传诵一时的乐府。有一九一三年董康复印宋刻蜀大字本《刘宾客文集》正集三十卷和外集十卷。
创作背景
本篇选自《全唐文》卷六百八。铭是古代文体的一种,镂刻在金属器物或碑石上面,主要用来颂扬祖德,昭明鉴诫,兼有自勉之意。《陋室铭》是作者描写自己所居住的简陋房子,借此表达不同流俗的志趣和坦荡乐天的襟怀。
本文由作者笔名:古诗词鉴赏于 2024-06-25 11:10:57发表在本站,原创文章,禁止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www.wenshanshuhai.com/wenyanwen/7878.html
上一篇
一年之计原文翻译及赏析
下一篇
卖柑者言原文及翻译
相关文章
- 1. 和桃源诗序翻译及原文
- 2. 童趣文言文
- 3. 读书要三到翻译和原文
- 4. 醉翁操苏轼原文及翻译
- 5. 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译文赏析
- 6. 触龙说赵太后译文告诉我们的道理
- 7. 丰乐亭记文言文翻译
- 8. 宋玉对楚王问原文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