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文 > 苏轼的诗 > 江城子·密州出猎

江城子·密州出猎

[宋代]: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江城子·密州出猎”译文及注释

老夫姑且也来表现一下少年人的轻狂,左手牵黄狗,右臂架苍鹰。头戴锦蒙帽,身穿貂鼠裘,带着上千从骑驰骋在平坦的山冈。为答谢跟随太守的满城观猎父老,我要亲自射杀猛虎,就像孙权一般。

看我举杯酣饮,胸襟开朗,豪兴不减。虽然鬓角已微白,年岁渐老,又有甚么关系呢?就像当年持节云中的魏尚,不知皇上何时才会派出赦罪使者来,那时我当力挽强弓如满月,向西北,射杀入侵的天狼(西夏)。

“江城子·密州出猎”鉴赏

古人四十而称老,是很平常的事。但此时四十岁的东坡,自称“老夫”,却是对老有实际深刻的感受。东坡自去年秋末离杭,一直到密州任所,即有浓烈的岁月飘忽之感,他的词出现了许多“老”“病”之叹。如此消沉的意态,在东坡前此的文学中不曾出现。所谓“老夫聊发少年狂”,东坡想藉一些表现来证明自己犹未老、尚能有所作为的意图相当明显。怎样表现少年狂放之态?东坡亲自带领部属打猎,由个人的英姿、场面的盛大,写到效法孙权射虎以喻自己之豪壮,上片的语调气势都显得朗畅而激昂。左手牵着黄犬,右手擎着苍鹰,东坡显示出一派英伟的神气。众多头戴锦蒙帽、身穿貂鼠裘的随从,千骑齐出,席卷平缓而辽阔的山峦,这是词的世界里从未出现的大场面。不仅此也,连全城的百姓都来围观,整个画面更是热闹、欢腾。在这样的情况下,无疑更激起东坡的豪情──“亲射虎,看孙郎”,以报答大家的盛情厚意。

由射虎的表现,东坡于下片则更进一步表达了老而能用的壮志。打猎归来,再痛饮几杯,胸襟更开阔,胆气更开张。东坡认为自己两鬓虽稍微有些斑白,年纪也不少了,又有甚么关系呢?当年冯唐年迈仍能拿着符节到云中郡,并任车骑都尉,而自己比冯唐年轻,何尝不能出使边关,督导国防工作,报效国家?那时候,他定当使劲拉开弓箭,不是射虎,而是奋力击退犯边的敌人。宋代外患频仍,朝廷一直采取软弱的守势,常常割地赔款了事,但像辽国与西夏却仍贪得无厌,依旧不时入侵。东坡曾撰《教战守策》,主张要积极对抗。

东坡填了这阕词,颇为自豪。《与鲜于子骏》说:“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柳永)风味,亦自是一家。呵呵!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得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可见东坡有意为词,自觉地要在柳永所代表的婉约词风外别创一家──不写儿女婉媚之情貌,畅言才士雄豪之心声。东坡此词,不拘限于格律形式,不用小词妍炼修饰、含蓄委婉的手法,而是缘情述怀,一任自然,以轻快激昂的节奏,表达心中的豪情壮志,既直接又痛快,于正宗“婉约”词风外,开创了“豪放”的变格,在词史上别具意义。

创作背景

熙宁八年(一〇七五),东坡任密州知州,这年冬天,他到常山祭祀,归途中与同官梅户曹会猎于铁沟,一时兴起,作了这首满怀豪情的词。

苏轼简介

宋代·苏轼的简介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苏轼的诗(188篇)

猜你喜欢

行香子·述怀

宋代苏轼

清夜无尘,月色如银。酒斟时、须满十分。浮名浮利,虚苦劳神。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

虽抱文章,开口谁亲。且陶陶、乐尽天真。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南安军

宋代文天祥

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

出岭同谁出?归乡如此归!

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

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饯薛大夫护边

唐代李峤

荒隅时未通,副相下临戎。

授律星芒动,分兵月晕空。

犀皮拥青橐,象齿饰雕弓。

决胜三河勇,长驱六郡雄。

登山窥代北,屈指计辽东。

伫见燕然上,抽毫颂武功。


扬州慢·淮左名都

宋代姜夔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关山月

宋代陆游

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

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

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

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瑞龙吟·大石春景

宋代周邦彦

章台路。还见褪粉梅梢,试花桃树。愔愔坊陌人家,定巢燕子,归来旧处。

黯凝伫。因念个人痴小,乍窥门户。侵晨浅约宫黄,障风映袖,盈盈笑语。

前度刘郎重到,访邻寻里,同时歌舞。唯有旧家秋娘,声价如故。吟笺赋笔,犹记燕台句。知谁伴、名园露饮,东城闲步。事与孤鸿去。探春尽是,伤离意绪。官柳低金缕。归骑晚、纤纤池塘飞雨。断肠院落,一帘风絮。


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

宋代周邦彦

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地卑山近,衣润费炉烟。人静乌鸢自乐,小桥外、新绿溅溅。凭阑久,黄芦苦竹,拟泛九江船。

年年。如社燕,飘流瀚海,来寄修椽。且莫思身外,长近尊前。憔悴江南倦客,不堪听、急管繁弦。歌筵畔,先安簟枕,容我醉时眠。


绮罗香·咏春雨

宋代史达祖

做冷欺花,将烟困柳,千里偷催春暮。尽日冥迷,愁里欲飞还住。惊粉重、蝶宿西园,喜泥润、燕归南浦。最妨它、佳约风流,钿车不到杜陵路。

沉沉江上望极,还被春潮晚急,难寻官渡。隐约遥峰,和泪谢娘眉妩。临断岸、新绿生时,是落红、带愁流处。记当日、门掩梨花,剪灯深夜语。


宴清都·初春

宋代卢祖皋

春讯飞琼管。风日薄、度墙啼鸟声乱。江城次第,笙歌翠合,绮罗香暖。溶溶涧渌冰泮。醉梦里、年华暗换。料黛眉重锁隋堤,芳心还动梁苑。

新来雁阔云音,鸾分鉴影,无计重见。啼春细雨,笼愁澹月,恁时庭院。离肠未语先断。算犹有、凭高望眼。更那堪、芳草连天,飞梅弄晚。


西江月·问讯湖边春色

宋代张孝祥

问讯湖边春色,重来又是三年。东风吹我过湖船,杨柳丝丝拂面。

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寒光亭下水如天,飞起沙鸥一片。